在台伊朗夫妻:阿米尼之死與女權不是伊朗問題的全貌

2022年,伊朗女性大舉走上街頭,反抗政府與伊斯蘭教士壓迫(AP)

世人看待伊朗充滿以偏概全的眼光,而我們應該更細緻的討論它。

編按:2022年12月3日,伊朗檢察總長 Mohammad Jafar Montazeri 表示,俗稱道德警察的巡邏隊已經暫停執勤,並宣稱該單位與伊朗司法部門沒有任何關係。然而,他也強調司法部門會繼續監督人民的行為舉止,暗示巡邏隊並非永久廢止,而目前也沒有跡象顯示伊朗政府會修改法律的著裝規定。長達兩個多月的伊朗示威,其引爆點除了「阿米尼之死」之外,背後是伊朗人民長年承受政府壓迫與政經不穩的民怨。對此,走走特約作者江婉琦專訪了一對在台伊朗夫妻,談談他們所知道的伊朗問題。

慕夏和莎莉是一對在台灣的伊朗夫妻。儘管他們用的是化名,這篇報導仍然可能讓慕夏與莎莉回不了伊朗,「我們願意接受這個訪談的唯一原因,是因為西方和各地的媒體都誤解了伊朗。這不公平。」

訪談時,慕夏說要給我看一個有趣的東西。他請我在手機Google搜尋英文的「Iran」,搜尋結果顯示「幾百人在伊朗死亡」的影片標題。他同樣用他自己的手機Google「Iran」,搜尋結果卻跑出「伊朗政府逮捕自己國家的足球員」。同一個網站,我們沒有得到相同的結果。這就是正在發生的事情,新聞媒體是有偏見的。

在西方世界掌管的Google世界裡,如果我是一個伊朗人,會看到一些讓我對伊朗政府感到憤怒的東西;如果我不是伊朗人,我會看到一些東西,讓我覺得伊朗是一個壞的國家。

慕夏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現這件事的?他說是兩年前剛來台灣的時候。2020年他跟太太莎莉來台灣求學,就讀他的第二個博士學位。當他們來到這裡,他發現人們開始問奇怪的問題,「你們的女人都穿黑色衣服嗎?你們的國家現在有戰爭嗎?我曾經被稱作是恐怖份子。」也有一次,當一個人知道他來自伊朗時,那個人後退了一步。

一對在南方小鎮生存的伊朗夫妻

示意圖,非當事人。慕夏與莎莉目前在台灣南部定居。(Soroush Karimi on Unsplash)
示意圖,非當事人。慕夏與莎莉目前在台灣南部定居。(Soroush Karimi on Unsplash)

慕夏和莎莉過去住在台中,四個月前,搬到台灣南部的一個小鎮。他們說這裡比較平靜,「很多時候,我們沒辦法喜歡台灣中式的食物,但這裡情況比較好,跟台中比起來的話。」莎莉喜歡吃這裡的麵、日本料理和麥當勞。她喜歡吃雞肉勝過豬肉,不是因為豬肉在她的國家不被允許,而是因為從沒吃過,但她喜歡培根。他們說早午餐店和7-11都還不錯,說人們沒有辦法沒有7-11而活。

慕夏曾經在伊朗讀過博士,為什麼想來台灣讀第二個博士?他說原因很多,表層的原因可能是,自己是個博學的人,什麼都喜歡研究,學過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人類學、歷史學、哲學、管理學、商業、數學、統計學,還有經濟學,想學更多。另一個原因是,讀第二個博士學位是一個安全的方式,讓他們可以在另一個國家生活。因為在伊朗,即使博士也難找到好工作。 (相關報導: 一名女子因頭巾而死後,憤怒的伊朗群眾能改變什麼? 更多文章

慕夏以前在伊朗的工作是匿名的論文寫手,他曾經在兩年內寫7個博士論文、11個碩士論文來賺錢。他調侃說自己應該已經有7個博士、11個碩士學位了,「但那些論文寫的不是我的名字,是的,我就是這樣討生活的。」他說在伊朗要找到好工作,比困難還要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