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中國學生的自述:在白紙以前,我們心裡都有一團煙

2022年11月27日,北京民眾上街反封控,白紙運動。(AP)

「我只有這條命,跟一點點勇敢。」

關於白紙運動──或革命。我不介意用任何一個概念形容它。會全球遍地開花,真的是太多受苦的中國人自發、本能、樸素地行動而已;這樣的行動用什麼概念界定都算對可能性的探索與祝福──為什麼會突然爆發,甚至大家勇敢地喊出「大逆不道」的、港人台人幾乎都未曾公開齊喊過的口號,已有許多人給出了解答。而我想說的,也是解答的一部分:我們早就從白紙以前就在了。

像北京四通橋上彭載舟點燃的那團煙,從那日起就在每個人的心裡燒著,直燒到烏魯木齊的另一場大火將人困死時,我們再也受不住煙熏心頭的任何一刻了。打開門,人們與滾存的、濃烈的煙霧一起湧去廣場。大家舉著白紙,風吹著所有人。

從四通橋抗議事件後到白紙運動期間,中國內地各大學及城市裡,隱藏於角落、廁所、看板、樓梯、核酸亭、大門、車牌上的部分標語匯集;以及街上與學校大路上勇敢的人們。(作者提供)
從四通橋抗議事件後到白紙運動期間,中國內地各大學及城市裡,隱藏於角落、廁所、看板、樓梯、核酸亭、大門、車牌上的部分標語匯集;以及街上與學校大路上勇敢的人們。(作者提供)

千萬只「載舟」

我們就像被審查巨輪碾壓後的塵灰,所有人都揚去了空中、成為與眾人失聯的「孤島」,但也同時飄去了更小的縫隙裡,企圖令國家機器的齒輪頓挫那麼一刻──這裡的弱者是人民,武器也是人民。

這周,有好多人被警察問話。

我是在無數個微信群、電報群、Instagram 與 Twitter 投稿裡看到的;當然,還有微信朋友圈。相比於上個令所有人鼓舞、顫抖的週末,這兩天社媒上少了各城市現場的直播,更多的是如何面對臨時搜查與上門登記的自我保護知識。

「喝茶要點:該跪就跪、速戰速決。如果是你做過的事情,那直接滑跪道歉,如果是沒做過,堅稱沒做過,對方可能會問很多細節,直接拒絕回答就好;為了避免弱勢地位,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道歉。但千萬要看清楚任何讓你按指紋和簽名的文件⋯⋯認慫(認輸)不丟人,你已經很勇敢了⋯⋯活下來再說。」

「一定要盡快低頭不要硬碰也不要拖延,更不要交流和說服,對面都是機器,不是機器他就不會出現在你的面前了。」

長按保存、塗掉審查詞、轉發給所有能轉發的朋友,一氣呵成。這是從2020年開始培養出的習慣,數位利維坦的圍剿與以防疫之名、行限制公民行動之實的國家治理同時漫過我們的軀幹,線上線下的房間裡都站著一頭大象,而我們的武器只有韌性與勇氣。

發微博被炸?那就買十個二十個帳號──於是我們多了許多「日拋」、「月拋」的朋友, 這些用戶每次出來發一條微博,就會被消失一個月,或者當天就炸號。朋友圈發不出去?那就截圖、倒轉、鏡面翻轉、塗上許多馬賽克再發──為了看一眼新聞我們比博主還要更常打開修圖軟件;圖也被屏蔽?那就換頭貼、換朋友圈背景──頭貼與朋友圈背景的審查比發文要慢一些,多那麼一點的時間差就是為了讓更多人看到;看到的人還是太少?那就用 AirDrop 在地鐵在廣場隨機空投事件圖片給路人、就換陣地去 Tinder 修改 Profile ──打開 Tinder 是為了「交友」的原始目的又回來了。 (相關報導: 中國血汗監獄:我的良心犯丈夫為美商巨頭做奴工 更多文章

沒有什麼不是我們的戰場,就像國家將我們所有人的生活都變成戰場一樣。人類學家 James Scott 那著名的《弱者的武器》的啟發甚至有些跟不上中國現況。我們就像被審查巨輪碾壓後的塵灰,所有人都揚去了空中、成為與眾人失聯的「孤島」,但也同時飄去了更小的縫隙裡,企圖令國家機器的齒輪頓挫那麼一刻──這裡的弱者是人民,武器也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