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新年將至,除了各種除舊佈新的習俗外,在吃團圓飯時搭配新年開運料理更是不可少。以下7大過年必吃食物,每項食材都富有先人選擇這些「吉祥食物」的理由與智慧,不只應景吃了更帶來好福氣!
1. 橘子
「橘」與「吉」字發音相近,象徵大吉大利;除此此外,橘子金黃色的外皮一顆一顆擺放在一起更有「財源滾滾」的好兆頭。
2. 發糕
發糕的裂縫愈開,代表新一年的財富會越多。(圖/擷取自有春茶館官網)
發糕有「年年高」的諧音,期望來年工作和生活都能更上一層樓,而其台語諧音「發」,則意味發大財。老一輩認為發糕在蒸的過程中,裂縫愈開,來年的財富會越多。而通常會買不同顏色的發糕,白色代表白銀,黃色代表黃金,寄寓新年發財。
3. 丸子/湯圓
湯圓及丸子類都是過年常見的菜餚。(示意圖/取自Pexels)
圍爐吃火鍋時少不了各種丸子類,從花枝丸、肉丸、魚丸、藕丸都有,或用湯圓代替,寓意團圓。湯圓與丸子圓滾滾的外型是為這一年劃下圓滿句點,二是預祝下一年的生活也會事事圓滿。
4. 餃子
5. 長年菜
傳統習俗認為,在吃長年菜時要一整根從頭吃到尾,代表能長命百歲。(圖/擷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長年菜又稱芥菜或刈菜,入口有少許苦味,葉片長而寬大,象徵「長命百歲」,傳統習俗認為要一整根從頭吃到尾,有長壽之意。
6. 全雞、魚
雞肉和魚肉也是過年必備菜餚。(圖/pixabay)
俗話說「無雞不成宴」,老一輩相信雞腳能「抓住財富」;雞翅則是期許在新的一年能愛情、事業「飛」更高,雞屁股則象徵「有頭有尾」,而雞台語發音與「家」相同,因此全雞餐能為「全家」帶來平安。
若要說起年菜中必備的佳餚,魚絕對是不可少。它象徵「年年有餘」,並且要注意,所有的年菜都可以吃光光,但是魚不行,因為要留下才會有「餘」。
7. 牛軋糖
在過年吃牛軋糖,祈求長智慧、增聰明。(圖/pexels)
過年時,家家戶戶總會在桌上準備一盒糖果迎接拜訪的客人,祝福親朋好友的能「吃甜甜,好過年」,不過在各類糖果中,為什麽會特別指定牛軋糖呢,原來有這麼一段故事!
明代浙江省有位文人商輅,在一天夜裡商輅夢見自己跪在文昌殿前,看見供桌上擺著筆墨紙硯、一盤花生和一些糖。奇怪的是,文昌神一直看著他微笑而不語,只見文昌神手突然朝供桌一揮,花生自動去殼飛入糖中,而花生糖瞬時化成數頭牛朝他飛奔而來,商輅也嚇得驚醒。
之後他請人幫他解夢,得出夢中的筆墨紙硯、花生象徵著妙筆生花;花生糖化成數頭牛朝他奔來則比喻智慧的象徵。商陸聽完後非常驚喜,便吩咐家人取米榖和麥芽糖一起攪和,再加入花生熬成硬糖,最後請人作牛形狀的模具,把糖變成有牛形狀的花生糖,而「軋」字有花生的含意在其中,因此商輅把這種有牛形狀的花生糖取名為牛軋糖。
在商輅創製牛軋糖後,果不其然,同一年去參加鄉試、會試、殿試都連中第一名,為了感念文昌神的保佑,商輅製作大量的牛軋糖赴文昌殿祭拜答謝文昌神,並把祭拜後就的牛軋糖分給大家品嘗,廣為流傳至今。因此在過年吃牛軋糖有祈求長智慧、增聰明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