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會不會讓台灣放棄「清零」,轉向「與毒共存」?

疫情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Omicron變種感染者大多為無症狀及輕症,台灣輿論認為未來接受與病毒共存的聲音湧現。(BBC中文網)

台灣新冠疫情危機擴大,感染變種病毒Omicron的本土案例激增,自2022年起,已超過300例,引發全台高度戒備。農曆春節將至,回台旅客感染案例激增,北部半導體電子廠及南部高雄港區分別傳出外籍勞工及本地工作者群聚感染,引起民眾緊張。

雖然如此,台灣政府並未有升高防疫或封鎖的決定,而是採取防堵及大規模匡列檢測為戰略。自1月15日起,輕症患者也不送醫院,而是至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進行隔離觀察。外界因此開始討論,台灣是否正逐漸「放棄清零」,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的策略。

台灣台大醫院醫師,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DC)專家小組委員李秉穎告訴BBC中文說,目前台灣絶對還是在清零的階段:「現在要完全開放,醫療體系是無法承受的……明顯的例子,像是英國現在放棄防疫,每天還有近300人新冠病逝,這是超過流感的死亡率,顯示疫情還沒有完全輕症化,台灣不可能這樣走,完全開放。」

台灣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則告訴台媒說,台灣現行應該採取「半套式與病毒共存,開放邊境、承受境外個案,同時防疫措施不鬆懈。」

案例激增桃園工廠停工

全球新冠疫情繼續蔓延,變種病毒Omicron傳播速度飛快,導致感染人數激增。但同時也因為民眾已經接種疫苗,輕症患者為大多數,許多國家已經直接或間接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取消各種防疫措施。譬如英國宣佈已不再強制戴口罩。

在台灣,Omicron在一月中開始殺入社區,同時返台過年的民眾染疫數目激增,在一兩周內,台灣的疫情上升數字激增數百例,染疫者多半是青壯年族群的無症狀或輕症患者。

但是,也因為症狀輕,民眾警覺性低,因此造成社區傳播。台灣北部的桃園,便有一家電腦工廠亞旭,共有69名外籍勞工,及當地員工31多人集體感染。原因初步調查是外籍員工上餐館時,餐廳及客人沒有落實實名登記防疫手續,導致數天後才找到感染者,但病毒已經散播出去,工廠宣佈無限期停工。

桃園縣長鄭文燦周一(1月24日)主持防疫專案會議後表示,亞旭電腦感染事件經過3天採檢匡列數千人,並設置採檢站,再針對對廠區外的貨運站共4500人進行採檢。

omicron
BBC

謹慎討論「與毒共存」

新冠變種病毒病例激增,但感染者大多為無症狀及輕症,台灣輿論認為未來接受與病毒共存的聲音湧現。

執政的民進黨上周公布的黨內民調指出,有56%的台灣民眾認為不需要升到三級警戒(即全台餐廳禁止內用等),37%的民眾則認為需要升級。除此之外,57%的民眾能接受「與病毒共存」,34%的台灣民眾則支持「清零」,沒有意見8%。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說,民調數字顯示台灣民眾防疫觀念在轉變。

長期參與台灣疫苗政策規劃的李秉穎向BBC解釋,所謂輕症患者不送到醫院,在去年台灣本土疫情爆發時,就這樣做了,「這是為了整理出重症病房給重症患者。目前為止還是以清零為主。他說,雖然民間對於清零或完全開放有兩種聲音,是因為我們還在這條道路中間。」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無論普京屯不屯兵,生活都在繼續」俄羅斯十萬大軍壓境,烏克蘭民眾淡定備戰 更多文章

病毒

李秉穎也告訴台媒,台灣仍有20%的人口尚未接種新冠疫苗,若受到感染,等於有五分之一的人會出現重症及死亡,目前凖備很多專責病房,便是憂慮這種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