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路科技爆炸性發展,不僅資源獲取的管道日新月異,也更加唾手可得。在全球疫情肆虐下,避免人與人的接觸與連結,故對於網路的教學資源日漸重視與優化,使每位教師與莘莘學子可以避免實體見面的情況下,達成不中斷的學習目標。或許大家都在歌頌網路科技帶給大家的應變性、便利性與多元性時,但僅靠網路上的教與學,是否就能滿足每個人攫取自己有興趣知識的渴望嗎?而網路資料如雪片般闖入我們的大腦,即使吸收、釐清與統整後,就代表我們對於某個領域的足夠了解嗎?若僅當閉門秀才,未搭配實際走訪探索,是否足夠了解呢?現今疫情流感化、國內旅遊限制與各國邊境管制放寬的政令下,重啟每個人到處走訪、旅遊與探索等目的的自由,在此情況下,既有所聞,又有所看,是否能代表我們真的足夠了解嗎?本文欲提出從媒體再現下所形成的刻板印象作為出發點,進而提及影響教師本身的知識結構,透過課程設計後,再複製其刻板印象至學生身上,而本身卻不察,往往忽略到很多錯誤的攫取資料方式與看待事物的方法,最後再提出結論與自我省思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