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最近一系列的判決,肯定讓總統川普與保守派無比沮喪:包括《民權法案》反歧視條款納入LGBT、反對廢止「逐夢者計畫」、推翻幾乎廢止墮胎權的州法。保守派首席大法官羅伯茲選擇倒戈,是這些自由派判決獲得通過的關鍵因素。
二○○五年九月三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倫奎斯特(William H. Rehnquist)因甲狀腺癌病逝,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決定提名當時年僅五十歲的羅伯茲(John Roberts),接替倫奎斯特首席大法官的重責大任。由於羅伯茲曾擔任倫奎斯特的法官助理,不難想見兩人同為保守派的師徒立場。
羅伯茲當年在人事聽證會中曾說:「法官並非藉著政治承諾交換選票的政客……我會牢記我的工作就是判決好壞球,而非上場投球或打擊。」簡單的譬喻,讓羅伯茲的司法保守性格與「司法最小主義」(Judicial Minimalism)立場昭然若揭,「畢竟觀眾不是到棒球場看裁判表演的」、「裁判不制定規則,而是應用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