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越南學到非常重要的教訓,如今這是一場不同類型的戰爭,需要不同類型的作法、不同類型的心態。」
──小布希(George W. Bush )
2001年10月7日,九一一恐怖攻擊尚未「滿月」,美國與英國聯軍對距離美國本土1萬2000公里的阿富汗發動攻擊。4天之後,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在白宮的東廳(East Room)舉行記者會,向驚魂未定、疑懼難消的國民打包票:這場戰爭不會是21世紀版的越戰。
將近20個年頭過去,數千名美軍與北約(NATO)部隊仍然駐紮在這個中亞國家。阿富汗戰爭論時間已經超過越戰,也是美國立國以來最漫長的一場戰爭,代價:近2500名官兵陣亡、逾2萬名官兵傷殘。阿富汗方面更為悲慘:逾6萬4000名軍警陣亡、逾11萬名平民陪葬。
21世紀版的越戰
那麼,當年招惹美國大軍的兩個目標呢?恐怖組織「基地」(Al-Qaeda)勢力大不如前但至今猶存,還引來小老弟伊斯蘭國(IS);神學士(Taliban)從政權轉型為游擊隊如魚得水;長期以鄉村包圍城市。美國的另一個目標是協助阿富汗成為一個穩定、民主、現代化的國家,但今日的喀布爾(Kabul)政權卻是衰弱、貪腐、無能、內鬥的同義詞。
不禁讓人想起美國外交界長老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的名言:「游擊隊不輸就是贏,傳統軍隊不贏就是輸。」這段話出自1969年1月號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標題是〈越南談判〉(The Viet Nam Negotiations)。
「游擊隊不輸就是贏,傳統軍隊不贏就是輸」
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伊斯蘭國……美國在穆斯林世界的「無止境的戰爭」(forever war)有如一場又一場似曾相識的噩夢。美國若想集中心力來因應中國崛起、俄羅斯擴張、氣候變遷危機、傳染病大流行、北韓核武、貿易戰、科技戰、駭客戰等重大議題,前提就是從中東與西亞的泥淖脫身,終結「無止境的戰爭」。
4月14日,拜登(Joe Biden)總統作出重大宣示,要為阿富汗戰爭畫下休止符:撤離最後3500名美軍,「死線」設在今年9月11日,九一一事件20周年紀念日。拜登說:「我們在20年前因為一場恐怖攻擊而進軍阿富汗,但那並不能解釋為什麼到了2021年,我們還留在阿富汗。」
這其實也是拜登與其前任川普(Donald Trump)難得的共識,川普政府去年2月與神學士簽定和平協議,承諾今年5月1日全部撤軍,換取神學士停止攻擊美軍、與恐怖組織畫清界線、與喀布爾政權展開和談。拜登將撤軍時限延後4個月,但拿掉為神學士設定的條件。
換言之,拜登下令「無條件撤軍」:無論這4個月發生什麼事,美軍都走定了。隨著美軍拔營,約1萬名北約部隊也會踏上返國之路,結束為阿富汗政府軍提供訓練、後勤、情報、空中支援的任務。 (相關報導: 閻紀宇專欄:禍起蕭牆,撼動世局──談約旦王室的兄弟之爭 | 更多文章 )

神學士摩拳擦掌,阿富汗黑暗時代將再度降臨
如果喀布爾政權始終無法與神學士媾和,阿富汗戰爭將繼續進行,但是會「阿富汗化」為純粹的內戰,過程猶如半個世紀前的「越戰越南化」,最後結果也可能會重演1975年4月30日的「西貢淪陷」(Fall of Saigon)。阿富汗政府軍一再證明自己是扶不起的阿斗,戰力、經驗、士氣、待遇、忠誠度無一可取;神學士20多年來縱橫阿富汗各地,又有鄰國巴基斯坦暗助,如今正摩拳擦掌,攻陷坎達哈(Kandahar,第二大城)、喀布爾恐怕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