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幸觀點:張亞中教授的「一國兩制」

國民黨主席選舉即將登場,有意參選的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提出國民黨與中共簽署「創造兩岸和平備忘錄」的構想。(資料照,顏麟宇攝)

張教授在參選國民黨黨主席的政見中,提出國民黨與中共簽署「創造兩岸和平備忘錄」的構想。張老師集數十年的功力,其提議自有可觀之處。而兩岸必須對談,既是許多明理之人共同的願望及信念,又是我認為在台灣的有心之士應該一起討論批評,相互砥礪,甩掉包袱,凝聚共識的一件要事。既然張老師公開這樣重要的意見,我想或許是群起呼應,把討論深化的時機到了。為使讀者容易跟隨張老師的思路,我以下依照張老師的備忘錄的規格加以分析。又為使討論不會不必要地失焦,我對張老師備忘錄的每一條文的評論,只專注一個議題。

前言

和平是人類的 最高價值,兩岸應以和平作為推動兩岸關係之原則….雙方認為:兩岸應以共同努力促使結束敵對狀態….兩岸平等相待是促進和平的基礎….促進兩岸融合是未來的必要路徑;雙方也認知到,本備忘錄的簽署有助於未來兩岸官方正式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基於以上認識,雙方願意達成共識如下:

除了前後的思緒和論述可以略微調整之外,此備忘錄以結束敵對狀態,兩岸平等相待,作為實現兩岸和平,促進兩岸融合,及簽署簽署和平的先行條件。雙方如果對此不止「願意」,而是真正達成共識,當然有助台海的穩定。

第一條:民族認同

雙方認識到整個中國...處於分裂狀態,但兩岸人民仍同為中華民族一份子之事實。

促進和平的目標和兩岸融合的希望,以及結束敵對及平等相待的手段,與民族已經的認同,沒有條件式必然關係。要以解決主要矛盾為重,不必節外生枝。台灣住民很多固然沒有認同的困難,但不要說中國大陸人民的民族認同用不到國民黨操心,面對台灣境內不斷升級的所謂「雙重認同」,備忘錄不必畫蛇添足,自設路障。

第二條:主權不分裂

雙方...堅決反對分離主義;認識到兩岸同屬中國,整個中國的主權為兩岸人民所共有及共享;共同承諾不分裂整個中國的主權,并共同維護其主權及領土完整。

由於大概無法期待一般人能夠一下子放棄或轉換傳統 (但是虛幻及過時)的主權觀念,我想這可能是中共會堅持的論述方法。不過,麻煩的問題不在宣示主權為兩岸人民所共有,困難在如何行使。尤其是在兩岸對主權行使的內涵及方式有不同解釋時,如何調整? 隨便舉一個例子:假定兩岸對釣魚台 (或南海某島),一方堅持「主權完整」,他方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鄧小平就曾經如此主張)。這是分裂主權?如何共同維護領土完整?以傳統主權觀念的原則宣示,隱藏極多的問題。既有整個中國的觀念,加上許多不一定週全的論述,節外生枝,反而引起解釋上的困難。 (相關報導: 林佳龍今上班最後一天 三朝元老王國材可望接任交通部長 更多文章

第三條:治權平等分立

雙方同意...未來兩岸官方簽署和平協議後,兩岸同意并尊重對方為憲政主體….

此條最大的問題是:混淆備忘錄這種黨的指導性文件,與兩岸官方可能簽署的政府間協議。两者中間有一道有待跨越的鴻溝必须思考。不論什麽善心和好意,國民黨沒有權力簽署任何超越該黨之外的備忘錄。更不用說代表台灣當局或民眾做任何沒有授權或同意的承諾。或許本條的意思是如果和平協議是國民黨政府所簽,備忘錄所指的「對方」及「憲政主體」是指國民黨? 所以,本意固佳,要守住國民黨一種「推動」的角色,以免落人把柄。同樣的混雜也在整個備忘錄中一直出現,以下不再重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