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白紙運動 文章列表
#
白紙運動
約 146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川普百日》軍事與經濟凌駕一切,國際特赦組織:川普是人權倒退嚕的「超級加速器」
美國總統川普在29日迎來第二任期就職百日,同一時間,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International)發布年度報告,直指川普的外交政策正在加劇全球人權惡化的趨勢。報告指出,川普政府讓軍事與經濟利益凌駕於人權與外交之上,並打壓多元與包容價值,全球民主體制與普世人權正面臨重大威脅。
吳辰君
2025-04-30 08:30
VIP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商業
經濟
大國博弈
美中惡鬥:川普不斷升高關稅壓力,《金融時報》盤點習近平三大反制籌碼
美國與中國這兩大經濟體正陷入一場危險的貿易對峙,雖然川普宣稱願意與北京達成協議,但他也絲毫沒有放鬆施壓的手段,15日甚至宣布要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245%的超高關稅。由於中國政府一直處在「被動接招」的狀態,對於彷彿擁有「無限開火權」的川普,習近平究竟還有什麼反制底牌?
國際中心
2025-04-16 16:55
新聞
國際
兩岸
藝文
「女權五姊妹」十周年:從苦哈哈到樂呵呵,海外中國女權人士藉「另類脫口秀」反抗父權
十年前,中國女權行動人士在「五姐妹事件」中遭到打擊,幾乎銷聲匿跡;十年後,一些出走海外的女權主義者和年輕一代發起「女權開放麥」(openmic)找尋自己的聲音——這種「另類脫口秀」成為她們手中自我賦權、自由表達的武器。
BBC News 中文
2025-03-09 16:18
評論
政治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胡又天專欄:從道家思想看中共的「反民粹」生態
相對於每天都要整些大新聞的川普,以及動輒就要表演些什麼以求拉抬支持度的民主國家領袖,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形象,是完全相反的極其沉靜。
胡又天
2025-03-01 05:50
新聞
國際
兩岸
北京觀察》美國家民主基金會資金被凍結 中共黨媒:「第二中情局」早該關門了!
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大刀揮向長期關注大陸異見動態的非政府組織,及為媒體提供幫助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部份對華援助計畫因此不得暫停或徹底中止。這些受影響的非政府組織涵蓋勞工權益、異議事件偵測和網路開放等類型。
田暢
2025-02-17 17:01
新聞
兩岸
北京觀察》報應?「核酸大王」張核子瘋狂淘金後 盯向「這1個領域」卻被限制高消費
在中國3年新冠疫情期間靠核酸檢測(PCR)引起爭議的張核子,近日因牽涉一起勞務糾紛被限制高消費,同時被被強制執行約人民幣20萬元(約合新台幣90萬元),消息引發民眾熱議。不少民眾紛紛吐槽起3年新冠封控期間的回憶,並指張核子被限制高消費是「報應」。
田暢
2025-02-12 14:00
新聞
國際
兩岸
「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冀證其非「網路漢奸」
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的兩黨領袖宣布,將提名營運社交媒體帳號「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的李穎,以及人權組織「維吾爾運動」(CampaignforUyghurs)為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以表彰他們為維護人民權利和尊嚴所做的不懈努力。李穎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中文組電話訪問時表示,這一提名令他既感到榮幸,表示會決心繼續推動中國社會管理的改善。
自由亞洲電台
2025-02-10 11:30
新聞
國際
兩岸
科技
AI
「台灣是主權國家嗎?」實測DeepSeek中英版本:同一個問題,卻有兩種答案
德國之聲分別用中文和英文分別對DeepSeek就一系列話題進行了測試,從政治到經濟,到藝術,再到LGBTQ+權利,來評估中文和英文狀態下DeepSeek的回答有無差異性。
德國之聲
2025-02-03 14:16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武漢封城五週年:BBC談「消失的真相」與「疫情世代」的集體創傷
五年過去,武漢早已恢復車水馬龍的繁華,但那76天的封城記憶,依然深埋在居民心中。
BBC News 中文
2025-01-23 17:12
新聞
國際
兩岸
經濟
疫情五年後:從「離散中國」到「理想中國」,知識分子「潤」到海外的生存與夢想
五年過去了,武漢封城的記憶依然深刻,新冠疫情成為改變無數人命運的分水嶺。
BBC News 中文
2025-01-22 19:00
新聞
國際
兩岸
「東京大學正在變成一間中國學校!」留學人數10年暴增3倍,日媒解析:中國人為何湧入東大
日媒《週刊文春》17日報導,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正在變得「中國化」,全校超過12%學生都是中國人。對於東大為何會有這麼多中國學生,《週刊文春》列出三大原因:中國經濟衰退、考試過度內卷、以及年輕人對中共體制的不滿。
國際中心
2025-01-21 15:30
風生活
娛樂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影評/年前碰上疫情爆發,男星意外被困武漢76天!他與妻兒分離,拍下最催淚的生離死別
2019年底開始的三年間,對你我來說都是一段無法磨滅的時光。那些年新冠肺炎風暴襲捲全球,許多實體活動停擺,人們的生計也大受打擊。受到疫情的死亡陰影籠罩,全球無數人長期被困在狹小的居所,記錄了他人生死關頭的影像,也透過網路推播到我們手上。
陳乃慈
2025-01-20 19:54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專欄
文化
商業
VIP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張鈞凱專欄:小紅書成小洋芋,意外揭露當代「鐵幕」
美國西部時間18日19時30分左右,TikTok關停了對美國用戶的服務。有人說,這個夜晚,「TikTok與燈塔一起熄燈」。在此之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以9:0,裁定支持TikTok「非賣即禁」的法案,更讓前面這句話顯得無比真實。TikTok在美國約有1.7億用戶,其中一波自稱為「TikTok難民」,湧向了中國大陸的社群軟體「小紅書」。一覺醒來,「小紅『薯』」變成了「小洋芋」。
張鈞凱
2025-01-20 06:10
評論
政治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胡又天專欄:暴論2025中國趨勢─「如學」大興,疊加態裡打太極
神州大地關鍵詞,光怪陸離漲新知。2025年到來了,本節目也到了第三季尾聲,應該要來總結一下。那麼,就來談一個大家應該會有興趣的大題目吧:2025年及之後的中國大陸發展趨勢。
胡又天
2025-01-05 05:45
新聞
國際
兩岸
潤美,此路不通?!川普回歸白宮,中國「走線客」何去何從
川普(DonaldTrump)即將重返白宮。曾在上一任期以修建美墨邊境牆聲名大噪的他將移民問題作為競選主軸之一,揚言上任後將在美國啟動「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驅逐遣返行動。
BBC News 中文
2024-12-29 14:33
新聞
國際
兩岸
藝文
歷史
文化
瓊瑤離世有感:還珠格格和甄嬛傳,哪種敘事更保守?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端傳媒」發表文章《瓊瑤離世:和宮鬥劇時代相比,到底誰保守?》。作者賈選凝指出,當我們討論瓊瑤這種締造過時代意義的人物時,很難從單一維度加以評價,她集回憶的濾鏡與時代的局限於一身,她的存在本身就是我們重新理解那個時代的一種路徑。
德國之聲
2024-12-09 18:44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中國壓力鍋中的怒吼
近日,中國江蘇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發生的無差別傷人案震驚大陸社會。八名無辜學生在校園內被同學徐佳金襲擊身亡,而事件的背後,是兇手長期遭受實習工廠的剝削和壓迫。這一悲劇並非偶然,而是當前中國社會矛盾的縮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份署名「中國的革命者」的《告全國人民書》傳單開始廣泛流傳,直指中共專制體制與資本家聯手壓榨人民,並呼籲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推翻壓迫性的體制。
宮臨冬
2024-11-27 05:30
新聞
國際
兩岸
「白紙運動」兩週年:中國還會迎來另一場大規模抗爭嗎?
「對於參與白紙(運動)的人,後續的創傷是很大的。」兩年前,在上海烏魯木齊中路參與示威的黃意誠告訴DW。當年他在抗議現場,遭警方按在地上毆打,隨後被拖上一輛公車、滿臉是血。在未上手銬的情況下,他趁亂逃脫。
德國之聲
2024-11-26 14:00
評論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吳統雄觀點:東德統一德國紀念日●一起騎車去「開封」
1990年柏林圍牆「開封」後兩德統一,東德出身的梅克爾於2005年11月22日成為德國總理一直到2021年底,是德國統一後任期最長的總理,以一般人的「屬地」認知,可稱「東德統一了德國」。
吳統雄
2024-11-18 06:3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風評
文化
商業
經濟
風評:「夜騎開封」叫停,「白紙運動」2.0?
中國大陸河南鄭州大學生自11月以來,興起「夜騎開封」熱潮,直到8日掀起高潮,騎行隊伍綿延數十里,「鄭開大道」主要路段被騎行大軍完全占據,平時開車只要1個多小時,如今3個多小時都到不了。由於「夜襲開封」幾乎快要癱瘓城市,驚動交通部門對道路禁行管制,共享單車平台也倡導避免跨城,甚至傳出鄭州多所大學封校禁止外出。一場年輕人的集體狂歡,一夕變調為急剎叫停,不只令學生們不滿,更使得外界對此大做文章。
主筆室
2024-11-15 07:20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