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新課綱後,該如何為孩子選學校?專家:選校前,家長務必先想清楚這4件事

無論讀什麼學校,家庭永遠是最好的學校,父母永遠是最好的老師。(示意圖/acworks@photoAC)

本期主題探討新課綱推動前後,小學及國、高中階段,學校的樣態起了哪些主要的變化?選擇什麼樣的學校就讀時,又該思考哪些問題?幫助家長在教育環境百花齊放、眾聲喧譁的現在,和孩子一起選擇適合的教育之路。

台灣的教育正在改變。過去,教育受到高度的約束,國中小只有公立、私立兩種選擇,後期中等教育也只有高中、高職兩種選擇。隨著法令鬆綁,2014年公布施行實驗教育三法,家長有更多的「教育選擇權」。

如果把新課綱當成「課程多元化」的象徵,在新課綱推動前後,學校樣態起了很大的變化。其中,公立學校尤其劇烈,小學、國中及高中各階段則有不同的特色。

十個孩子,就有十種樣子;而為人父母想的,都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也願意投注大量心力在選學校這件事上面。選學校的思考和標準愈來愈多元,學生和家長都必須重新思考。

本期主題探討新課綱推動前後,小學及國、高中階段,學校的樣態起了哪些主要的變化?選擇什麼樣的學校就讀時,又該思考哪些問題?幫助家長在教育環境百花齊放、眾聲喧譁的現在,和孩子一起選擇適合的教育之路。

近年來,學校樣態百花齊放,推動12年國教、實驗教育三法扮演重要角色,新課綱上路則是影響面更廣泛的大觸媒。多樣化的學校展露了吸引力,看看現在父母為孩子選學校的熱鬧場景就知道了。

1月4日週末大清早,實驗教育「同心華德福學校」舉辦招生說明會,吸引近200位家長前來。家長在操場上圍成一圈,挽起袖子動手做泥巴種子球,實際體驗華德福平時上課進行的活動。

1月13日下午來到私立南山中學,有新北市復興國小、錦和國小的家長組團參訪學校。從2019年11月中旬開始,陸續有多所小學的親師生組團到學校參觀,其中,某私立小學浩浩蕩蕩來了100多人。

從這兩個現場可以明顯感受到所有父母的心情: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而且願意投注大量心力在選學校這件事。

(圖/未來family提供)

(圖/未來family提供)

台灣教育,改變中

台灣的教育正在改變。過去,教育受到高度約束,國中小只有公立、私立兩種選擇,後期中等教育也只有高中、高職兩種選擇。隨著法令鬆綁,2014年公布施行實驗教育三法,家長有更多的「教育選擇權」。

國教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富指出,教育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不可能永遠一成不變;既然是創新,就帶有實驗和演化的性質。放眼全世界,「愈是進步的國家,教育愈是強調鬆綁,留給學校和老師很多的空間去創新。」

現象1. 新課綱上路,從課程到教學大鬆綁

108新課綱上路,可視為教育平權的全面落實。政大教育系副教授鄭同僚指出,新課綱的理念非常好,強調自發、互動、共好的素養精神,和實驗教育所追求的一致。

李文富表示,實驗教育所做的,在108新課綱的方向、理念和架構下,公立學校也有很大的空間可做。

「『素養導向』的新課綱,已經不是硬邦邦的一套課程標準了,無論是學習內容、學習表現或是課程設計,都給學校很大的空間和彈性,」李文富說。 (相關報導: 如何讓孩子更專心?一場課堂實驗揭「這個」簡單方法,學生注意力竟瞬間提高30%! 更多文章

108新課綱的願景為「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希望引導孩子探索性向、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