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成軍70年,走向泛亞主義的紅色空軍

中共空軍的殲-10,未來相當有可能進入泰國皇家空軍服役,是否還會有其他亞洲國家空軍向中共採購戰機,加入由北京領導下的「泛亞空軍」,十分值得我 們觀察。(照片來源:Walt Yu))

對於兩岸許多男女而言,11月11日是號稱「雙十一」的單身節,可是站在軍事迷,尤其是航空迷的角度來看,這就不是一個簡單的日子了。因為今年的11月11日,同時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軍70周年的日子。解放軍空軍自成軍以來,一直被中華民國空軍視為最大,甚至於唯一的威脅與挑戰,讓我們對這支紅色中國的空中武力不敢掉以輕心。

研究解放軍空軍最新的武器裝備、組織、戰術或者戰法,這些事情已經有不少來自美國和台灣的軍人、學者在做了。筆者希望從一個航空愛好者與歷史研究者的立場,從另外一個大家忽略的角度來瞭解紅色中國的空軍。因為事實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既不「紅色」,也不以「中國領空」為其所「捍衛」的疆界,而是追隨其先祖日本陸軍航空隊的腳步,致力於打造一支泛亞洲的飛行武力。

20191115-許劍虹觀點配圖。(圖/作者提供)
為了紀念解放軍空軍成軍70周年設計的徽章,以當年飛越天安門廣場接受毛澤東檢閱的P-51D野馬式戰鬥機,還有中共第一款隱形戰鬥機的雙機編隊來彰顯世代傳承。可筆者還是要再說一次,P-51並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得到的第一款飛機,甚至於第一款戰鬥機。真的要從紀念中共空軍成軍的角度來看,恐怕放上九九式練習機或者一式戰鬥機更為適合。(圖/作者提供)

日本推動「泛亞空軍」的野心

何為「泛亞」的飛行武力?在9月22日刊登的文章《九一八事變88周年─解放軍空軍的滿洲國遺產》中,筆者已經以擁有日本、中國、朝鮮和蒙古籍飛行員的滿洲國軍飛行隊為代表,介紹了二戰日本打算打造一支「泛亞洲飛行武力」的野心。「泛亞洲飛行武力」的任務,不是單純為了捍衛日本、滿洲國或者中國空域的安全,而是要將全亞洲的飛行員凝聚起來,共同驅逐英美勢力。

「泛亞主義」又名亞細亞主義或大亞洲主義,是早年孫中山與宮崎滔天等中日民族主義者的共同信仰,在使以中國、日本與印度為代表的黃種人,或者有色人種瓦解西方對東方的殖民統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泛亞主義」思想為日本右翼少壯派軍人繼承並發揚光大,成為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理論基礎,類似於希特勒(Adolf Hitler)在歐洲強調既反蘇聯又反美國的「泛歐主義」。

飛機的誕生、航空工業的發展乃至於空中武力的組建,在20世紀初期大幅鼓舞了各國民族主義的發展。尤其是對於像中國這樣的弱國,或者泰國這樣的小國而言,發展空軍無論在宣傳還是實質意義上,都有加速國家走上現代化道路乃至於抵禦外國侵略的效用。拿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參謀石原莞爾深知此道,積極為滿州國成立空中武力,以確保東北人民接受這個傀儡國家塑造的民族神話。

滿洲國軍飛行隊,並不是日本人在二戰時建立的唯一傀儡空軍。就如同歐洲的德國空軍有義大利空軍、羅馬尼亞皇家空軍、保加利亞皇家空軍、匈牙利皇家空軍、克羅埃西亞空軍以及斯洛伐克空軍等盟友一樣,日本陸軍航空隊在亞洲也有自己的夥伴。比如汪精衛政權下的中華民國空軍還有加入軸心國的泰國皇家空軍,都是日軍參與打造的亞洲飛行武力。

可我們也知道,重慶國民政府的堅決抵抗,讓日本人始終無法100%的相信中國人,包括由他們一手扶持的滿洲國軍飛行隊及汪政權空軍。從頭到尾,日軍不是不願意提供先進機種,就是提供了先進機種也不讓這兩支空軍裡面的中國籍飛行員,尤其是漢族飛行員駕駛。倒是對加入軸心國的泰國皇家空軍,日軍給了較為平等的對待。 (相關報導: 多維觀點》解放軍亮劍,台灣如何應付兩岸軍事風險 更多文章

20191115-許劍虹觀點配圖。(圖/作者提供)
目前展示於曼谷泰國皇家空軍博物館的畫作,介紹1944年11月11日泰國皇家空軍擊落美軍P-51戰鬥機的歷史。有趣的是,泰國皇家空軍的九七式戰鬥機是由中國東北的滿洲飛行機製造株式會社生產,是某種形式上中日泰三國合作的產物。(圖/作者提供)

大東亞戰爭下的泰國皇家空軍

從日本對待汪政權空軍與泰國皇家空軍的態度,其實我們也可以破解許多大家習以為常關於日軍的謠傳。比方大家都認為日本海軍比陸軍開放,而且擁有更為優秀的飛行員。可是在培養友邦空軍這一點上,日本陸軍航空隊的表現卻遠比海軍航空隊積極,算是從無到有的拉拔起了滿洲國軍飛行隊,並「和化」了早年仰賴美製飛機的泰國皇家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