鮪魚和地中海的財富:《漁的大歷史》選摘(1)

每年春天,數百萬條鮪魚進入地中海,尋找溫暖、富含養分的鹹水域,以利產卵和孵育幼魚。(美聯社)

靠近希臘愛琴海的法蘭契希洞穴至少在三萬八千年前就曾有人占居,並在數千年期間偶爾為人使用。人們在此獵捕淺水魚長達數千年,但在西元前七十五世紀左右劇烈改變這樣的習慣。在法蘭契希洞穴出土的這段期間和較晚時期的骨頭遺存中,約有兩成至四成來自重達兩百公斤的大鮪魚。捕魚的專門用具必定開始派上用場,如較強韌的漁網(雖然無一留存至今),再加上黑曜岩製成的鋒利器具,可能是被用來去除漁獲的內臟和魚骨並切片。在這一千年間,捕魚活動在地中海各地經歷深遠的改變。舊有的機會主義方法未曾消失,不過人們已將重心轉向捕捉相對可以預期的洄游魚類,尤其是鯖魚和鮪魚。

大西洋黑鮪是大西洋和地中海多數海域的原生種,已被視為食用魚而時常遭追捕長達數千年。今天,工業化的漁撈使鮪魚群銳減,導致該魚種如今面臨嚴重的漁獲壓力。黑鮪上半身為深藍色,下半身為灰色,是非常強壯的魚種,可以長成巨大的體型。現今紀錄中最大的一條黑鮪於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外海捕獲,長三點七公尺,重六百七十九公斤。鮪魚的游速可以到達一小時六十四公里,潛水深度則可達三百零五公尺。牠們能夠游非常長的距離,經常會大群橫跨大西洋。每年春天,數百萬條鮪魚進入地中海,尋找溫暖、富含養分的鹹水域,以利產卵和孵育幼魚。多數的鮪魚都會在巴利阿里群島和西西里附近產卵,而較少量在愛琴海和利比亞外海繁殖。牠們會在秋季再次離去,產子後變得既瘦削又飢餓。

鮪魚是十分貪吃的掠食者,以鯖魚、沙丁魚和其他小魚為食,也會食用無脊椎動物。牠們靠著視力狩獵,在相對清澈的水中尋找食物。這意謂大群的鮪魚會傾向在近岸游動,尤其是風將牠們吹向岸時。以古代漁民的角度觀之,鮪魚擁有無比珍貴的優點,牠們在這片難以捕魚的海域相對容易預測,又會靠近海灘,因此漁民乘著小船就能捕捉。

許多社群都會在策略性地點捕撈鮪魚、鰹魚和鯖魚。一如英國考古學家希普里安・布魯班克所示,愛琴海早期的海上活動為各式貿易開闢了海路,從用來製作鋒利工具的火山黑曜岩等異國奇貨,到魚乾或鹹魚等較普通的物品,應有盡有,後者因為是重量輕又能良好保存的食物,是理想的貿易商品。捕撈鮪魚從未成為當地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為魚只有在特定季節才會大量出現,也僅能在策略性地點尋獲。在帕羅斯島和安提帕羅斯島之間,有座島嶼上的小聚落名為薩里亞哥斯,西元前四三〇〇至三七〇〇年間,在那裡的漁民幾乎只捕鮪魚。他們顯然會在產卵季期間大量捕魚,使用帶倒刺的箭和刀尖由黑曜岩製成的魚矛。在一年中的其餘時間,他們則以農耕維生。 (相關報導: 慘!4月雨情仍不樂觀 鄭明典圖解降雨直呼:乾旱就衝著台灣來 更多文章

漁夫不需要乘船追捕鮪魚,因為他們可以直接從岸上捕撈獵物,甚至在淺水中刺獵牠們。每年捕獲的數百條大魚可以乾燥或鹽漬供日後使用。這一切都有賴於漁民運用許多世代累積得來、關於獵物的技術性知識。許多技巧都必須憑藉獵人在陸地上進行的那種細微觀察:發現跟隨洄游鮪魚的海鳥,熟悉會讓魚靠近岸邊的天氣條件或海流。他們甚至留意到海豚有時會把魚趕進漁網;老普林尼曾在羅馬時期提及這種合作行為,亦曾見於巴西和南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