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宋承恩專欄:季辛吉擦脂抹粉卻掩蓋不了習近平的野心

習近平(左)當權後基於「制度自信」對外輸出其體制,貶低人權與民主,主動出擊要改變國際秩序,已不符合季辛吉(右)對中國的理解。(美聯社)

美國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是3月25日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所舉行線上研討會的貴賓,與英國前外相漢特(Jeremy Hunt)暢談自由民主的前景,以及當前的國際局勢。其觀察近日受到廣泛報導。

季辛吉是戰略界與外交界的耆老,1970年代擘劃美國「聯中制蘇」的大戰略,穿針引線促成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訪問中國,主導美中關係正常化,開啟日後中國進入國際體系的契機,重塑世界秩序,帶來的改變持續至今。卸下官職之後,從事政治顧問工作,緃橫中國政界與商界,直通中國歷任領導人,被稱為「中國人的老朋友」,也勤於著作與演說,出版《季辛吉密錄》、《大外交》、《論中國》等書,發言仍有相當份量。

「中國人的老朋友」憂一次世界大戰災難重演

雖然己年近98歲,季辛吉近年仍常對於美中關係發表意見。川普(Donald Trump)當選後,季辛吉的建議「不要與中國陷入全面衝突,而要尋求全面協商,力求實現對話,以求共同發展。」拜登(Joe Biden)當選總統後,季辛吉呼籲美國應迅速恢復與中國的溝通,否則世界恐會陷入「類似一次世界大戰的災難」,同時也呼籲針對武漢肺炎疫情,美中也應該合作。

此次最新的談話,也延續了此一主軸。季辛吉擔憂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無休止的」競爭與對抗,將加劇衝突的升級。若是對抗的態勢持續下去,世界將陷入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局勢:在傳統強權與崛起強權的對峙下,局部性的問題或許能取得立即的解決,但最終避免不了大戰。而現代科技與武器的發展,今日若爆發衝突,國際局勢會比一戰後危險許多。

季辛吉呼籲不要以「中國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或意識型態戰爭等角度看待中國,主張美國和中國應該對於彼此能接受的國際秩序達成理解。他提問:「是否有可能制定出一種國際秩序,在其中儘管各自國內的體制有所不同,但各國對於維持國際和平仍有共識? 」

綜觀季辛吉的談話,此番論述背後似根基於以下前提:

一、中國軍事與經濟力量不斷增強,假以時日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而美國的國力在往下滑;

二、中國並沒有「決心統治世界」,也沒有取代美國的企圖,只是其國內制度與西方不同;而且中國「努力發展其社會所能發揮的最大能力」,做得相當不錯;

三、國際秩序與內國政經體制是二分的:國際秩序的重心在維持和平,向來容忍各國國內體系的不同;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受到各國人民追求,這在歷史上是晚近的事。 (相關報導: 顧爾德專欄:楊潔箎「非典」外交戰,中國打什麼算盤? 更多文章

習近平的作為不符合季辛吉的說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AP)
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說:「不承認美國的價值就是國際價值,不承認美國說的就是國際輿論,不承認少數國家制定的規則就是國際規則。」(AP)

季辛吉以其現實主義(realpolitik)出發,並自詡著眼大格局的戰略,提出這番觀察,其實不令人意外。八九年六四事件發生後,季辛吉公開主張「天安門事件是內政問題」、不能單以善與惡的眼光看待所發生的事,而不顧中南海控制局勢的需要、以及美國不能放棄中國。季辛吉稱毛澤東為「哲學家皇帝」,1960年代對毛所稱中國無意介入越戰深信不疑,認為是美國讀錯信號。對於中國的民族主義敘事,以及「和平崛起」、「無意稱霸」等論述,也是全盤買帳。問題是,這些符合當前的國際現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