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是3月25日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所舉行線上研討會的貴賓,與英國前外相漢特(Jeremy Hunt)暢談自由民主的前景,以及當前的國際局勢。其觀察近日受到廣泛報導。
季辛吉是戰略界與外交界的耆老,1970年代擘劃美國「聯中制蘇」的大戰略,穿針引線促成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訪問中國,主導美中關係正常化,開啟日後中國進入國際體系的契機,重塑世界秩序,帶來的改變持續至今。卸下官職之後,從事政治顧問工作,緃橫中國政界與商界,直通中國歷任領導人,被稱為「中國人的老朋友」,也勤於著作與演說,出版《季辛吉密錄》、《大外交》、《論中國》等書,發言仍有相當份量。
「中國人的老朋友」憂一次世界大戰災難重演
雖然己年近98歲,季辛吉近年仍常對於美中關係發表意見。川普(Donald Trump)當選後,季辛吉的建議「不要與中國陷入全面衝突,而要尋求全面協商,力求實現對話,以求共同發展。」拜登(Joe Biden)當選總統後,季辛吉呼籲美國應迅速恢復與中國的溝通,否則世界恐會陷入「類似一次世界大戰的災難」,同時也呼籲針對武漢肺炎疫情,美中也應該合作。
此次最新的談話,也延續了此一主軸。季辛吉擔憂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無休止的」競爭與對抗,將加劇衝突的升級。若是對抗的態勢持續下去,世界將陷入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局勢:在傳統強權與崛起強權的對峙下,局部性的問題或許能取得立即的解決,但最終避免不了大戰。而現代科技與武器的發展,今日若爆發衝突,國際局勢會比一戰後危險許多。
季辛吉呼籲不要以「中國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或意識型態戰爭等角度看待中國,主張美國和中國應該對於彼此能接受的國際秩序達成理解。他提問:「是否有可能制定出一種國際秩序,在其中儘管各自國內的體制有所不同,但各國對於維持國際和平仍有共識? 」
一、中國軍事與經濟力量不斷增強,假以時日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而美國的國力在往下滑;
二、中國並沒有「決心統治世界」,也沒有取代美國的企圖,只是其國內制度與西方不同;而且中國「努力發展其社會所能發揮的最大能力」,做得相當不錯;
習近平的作為不符合季辛吉的說詞
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說:「不承認美國的價值就是國際價值,不承認美國說的就是國際輿論,不承認少數國家制定的規則就是國際規則。」(AP)
季辛吉以其現實主義(realpolitik)出發,並自詡著眼大格局的戰略,提出這番觀察,其實不令人意外。八九年六四事件發生後,季辛吉公開主張「天安門事件是內政問題」、不能單以善與惡的眼光看待所發生的事,而不顧中南海控制局勢的需要、以及美國不能放棄中國。季辛吉稱毛澤東為「哲學家皇帝」,1960年代對毛所稱中國無意介入越戰深信不疑,認為是美國讀錯信號。對於中國的民族主義敘事,以及「和平崛起」、「無意稱霸」等論述,也是全盤買帳。問題是,這些符合當前的國際現實嗎?
習近平揚棄「韜光養晦」政策,倡言「強國夢」,近期強調「東升西降」,「戰狼外交」四處出征,貶低人權與民主,主動出擊要改變國際秩序,早就不是季辛吉長年誦唸的那回事。
習近平當權後,揚棄先前的「韜光養晦」政策,倡言「強國夢」,推動「中國製造2025」、推動軍事改革,要打造世界一流的軍隊。在外交上,初期雖然仍口稱不稱霸、「太平洋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主張「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但近期強調「東升西降」,「戰狼外交」四處出征,更基於「制度自信」對外輸出其體制,貶低人權與民主,主動出擊要改變國際秩序,早就不是季辛吉長年誦唸的那回事。
中國以經濟力量壓迫好萊塢、NBA,輸出其言論管制的種種事跡先不多講,近來針對新疆血汗棉花對跨國服飾品牌所發動的反抵制,純粹以民族主義出發,把「真報導」打成「假訊息」,是違反人權者先咬人的操作。過去中國對於基於人權的國際批評,頂多強調自己在脫貧方面的成就,以經濟人權捍衛者自居。對於新疆的大規模人權違反,是否認或強調關押是為了進行「反恐」或職業訓練的「再教育」。此波操作則更進一步,指納粹德國有猶太人集中營、美國有蓄奴採棉花的黑歷史,西方國家沒有資格對中國指手劃腳。此與楊潔篪說的「不承認美國的價值就是國際價值,不承認美國說的就是國際輿論,不承認少數國家制定的規則就是國際規則。」同樣是基於意識型態的主動攻擊。
從北韓到伊朗,中國見縫插針整美國
3月22日習近平指示外聯部部長宋濤與北韓駐中大使李龍男會面。會面才結束,二十五日北韓就試射導彈,再度發起軍事挑釁。(美聯社)
在外交上,中國也早已不再處於守勢。早先的推動一帶一路,在加勒比海、拉丁美洲、太平洋島國的外交出擊都是例子。在美中阿拉斯加對話不歡而散後,更是很快在外交上挖美國的牆角。
3月22日習近平指示對外聯絡部部長宋濤與北韓駐中大使李龍男會面,北韓表示「中朝關係世所稱羨」,將致力發展與中國關係。習近平則強調當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疊加作用,國際和地區形勢深刻演變,將與北韓一起堅持半島問題政治解決方向。會面才剛結束,二十五日北韓國防科學院就試射新型戰術導彈,因應美韓軍演。北韓稱將繼續培養具壓倒性的軍事力量。中國支持北韓的同時,也是在抬高自己在解決北韓半島核武問題上的地位,牽制南韓不致投向美國,增加中國對抗美國的籌碼。
3月27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伊朗外交部長查瑞夫(Mohammad Javad Zarif)正式簽署橫跨「政治、戰略和經濟」的《25年戰略合作協議》。中國承諾在未來25年在伊朗投資4000億美元,以換取伊朗原油的供應。雙方也將深化軍事合作,包含聯合操演、武器研發與情報共享。伊朗也請求中國對其出口更多疫苗。
(相關報導:
顧爾德專欄:楊潔箎「非典」外交戰,中國打什麼算盤?
|
更多文章
)
這項協議最早是在2016年1月習近平訪問伊朗時提出,歷經5年談判,但在美中對話後簽署。拜登上台後希望與伊朗恢復2015年核協議的談判,但堅持伊朗應先履行該協議的條款,始逐步取消制裁。但伊朗要求美國先解除制裁。中國是共同簽署核協議的五國之一。中國利用這樣的縫隙對美國出擊,以此協議削弱美國孤立伊朗成效,同時王毅此次還將遊走中東各國,擴大其影響力。
在論述上,中國「以美國之矛,攻美國之盾」的力道明顯增強,表示「支持伊朗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反對強權霸淩,捍衛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並稱伊朗核協議是經過艱苦努力達成的重要多邊主義成果。「維護核協議就是維護多邊主義,就是維護聯合國安理會權威」,並主張美國應儘快撤銷對伊制裁,並「取消針對包括中國在內的長臂管轄措施」。
美中和平共存,可能嗎?
中國近來的國際行為,並不止於戰狼式的放狠話,而是以實際的行動進行外交出擊,搭配在意識型態上的主動攻擊。過去,中國或許很小心地包裝其爭霸的野心,最近則是「不演了」,不但採取實際行動拉攏其他國家,還盡全力詆毀民主、積極行銷中國式的統治模式。
面對極權國家的興起,綏靖無法滿足其胃口,強力對抗反而能節制其野心。在這點上,楊潔篪所說,美國只有充分「展現實力」才能屈服中國,看得反倒比季辛吉準確。
這與季辛吉所想像的「美國與中國就國際秩序達成理解」相去甚遠。中國不再掩藏爭霸的雄心,聲言在經濟、軍事、科技上超越,取代美國成為霸主。站在拜登想籌組的「民主同盟」的立場來看,中國已經不再安於「保有自己的體制」,而是宣傳自己體制的優越性,欲將自由民主體制取而代之。不是民主國家挑起意識型態戰爭,而是意識型態戰爭找上門。在這樣的情況下,美中兩陣營和平共存,仍是可能的嗎?
若是季辛吉所提到二戰前的國際局勢能夠帶來什麼啟示,不是對抗將帶來災難,反倒是:第一,極權國家的內部人權壓迫不是它自己的事,若不及早遏止,將會導致對外侵略與戰爭; 第二,面對極權國家的興起,綏靖無法滿足其胃口,強力對抗反而能節制其野心。在這點上,楊潔篪所說,美國只有充分「展現實力」才能屈服中國,看得反倒比季辛吉準確。
(相關報導:
顧爾德專欄:楊潔箎「非典」外交戰,中國打什麼算盤?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