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再度被黑天鵝事件席捲,貪婪與高風險操作不斷歷史重演,這件事看似離譜,卻有跡可循……
操盤手不同,但帶來了類似教訓。韓裔對沖基金經理比爾‧黃(Bill Hwang)旗下的家族投資基金Archegos,上週3月26日爆倉釀成巨大影響,觸發華爾街史上最大單日虧損,單日狂拋190億美元(約新台幣5418億元),相關股票市值蒸發330億美元(約新台幣9411億元)。
這讓人想起今年1月發生的GameStop之亂,美國百萬散戶藉拉抬GameStop、AMC等小型股價格,以軋爆避險基金;以及1998年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LTCM)利用高槓桿獲利失敗,瀕臨倒閉,導致整個金融體系的災難性虧損。提醒人們極端槓桿操作、衍生金融商品資訊不透明,以及超低利率潛藏的投機危險。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母公司ViacomCBS、探索(Discovery)、百度、騰訊、愛奇藝等其他媒體巨頭的股票3月26日暴跌,因為Archegos向華爾街各大投資銀行借來鉅額資金,推高這些媒體中概股的股價,但高風險槓桿操作不幸翻車,各家投行逃命般飛速抽離資金,使Archegos在這些中概股的倉位一夕爆損。
小辭典何謂槓桿交易?
槓桿指可以在利用相對較小價格的情況下,擴大在金融市場的倉位(持有交易的總市值)價值。一般交易情況中,倉位等同於用於開倉的總金額;而槓桿交易在投資過程中,只須繳交開立和維持槓桿交易所需的保證金,投入的保證金只是全部交易價值的一小部分,其餘都由券商出借。利潤和損失取決於倉位的總體規模,倉位規模越大,交易的最終利潤或虧損就越多。
史詩般的拋售僅在上週就讓ViacomCBS市值縮水一半以上。其他來不及抽身的大型銀行因借貸給Archegos而面臨數十億美元損失,瑞士信貸(CS)和野村證券(Nomura)3月29日均股價爆跌,兩家公司皆警告因為一家美國避險基金的交易,將使其蒙受重大打擊。野村更表示,相關損失將高達20億美元(約新台幣570億元)。
最令人吃驚的是,Archegos是一間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在這個投機賺取不義之財的時代,Archegos竟能夠讓多家投行甘願出借高額資金,使其槓桿操作失利造成了足以震響華爾街的衝擊,甚至影響美國一般民眾的銀行退休賬戶。究竟一個家族基金憑什麼躲過美國監管機構的風險管理?又為什麼讓華爾街投行趨之若鶩奉上鈔票,造成史上最大單日虧損?
(相關報導:
分裂的世界!各國政府與航空公司搶觀光業救命符 疫苗護照有效性卻遭質疑
|
更多文章
)
比爾‧黃是誰?羅伯遜門下的槓桿大佬
Archegos無人知曉,但其背後的比爾‧黃赫赫有名。《韓國先驅報》(The Korea Herald)指出,比爾‧黃生於南韓,高中畢業之後移居美國,是華爾街在東亞地區股票投資的首批先驅者之一。1988年,比爾‧黃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獲得經濟學學位;1990年代初,他獲得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成為一名股票推銷員。
憑藉優異表現,老虎基金(Tiger Fund)創辦人、傳奇基金經理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注意到比爾‧黃的實力,把他納為門徒。在比爾‧黃主導下,老虎基金在亞洲的業務飛速成長。但2010年4月,比爾‧黃涉嫌內線交易賣空中國銀行股票曝光,香港證監會向法院申請禁止老虎亞洲基金在香港交易。
2012年,比爾‧黃承認內線交易,美國司法部指控,老虎亞洲藉此獲得1600萬美元(約新台幣4.5億元)非法利潤。槓桿天才捲入非法醜聞,遭到各大投資銀行拉入黑名單,仍想要東山再起。2013年,比爾‧黃將旗下基金轉型為目前的家族投資理財基金Archegos,投資網路媒體、房地產和金融類股,在極端槓桿操作下,他悄悄積累深藏不露的龐大財富。
Archegos在希臘語是「領頭人」的意思,比爾‧黃是虔誠基督徒,《聖經》(Bible)中常以Archegos表示耶穌基督。作為傳教士的兒子,比爾‧黃的私人生活相當克制守規,不喝酒、不吸煙,他還建立了非營利性基金會,專門從事聖經出版和發行。
2018年一場訪問中,他透露人生目標是「做一個偉大的投資者」,投資造福社會的企業。他認為,偉大投資者可以幫助人們實現工作潛力。「上帝會喜歡這樣嗎?當然!」他說,「我就像一個小孩,在尋找我今天可以做什麼,可以在哪裡投資,以取悅我們的上帝?」
史上最大單日虧損如何形成?
家族基金是管理私人家族資產的投資實體,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規定,任何向家族成員提供有關證券投資建議,並由家族成員或實體全資擁有和獨占控制的公司均不受《美國《1940年投資顧問法》(Investment Advisers Act of 1940)管轄。
因此Archegos得以在家族基金的監管盲區下,使用差價合約(contract-for-differences)、掉期交易(Swap)等場外交易的不透明金融衍生工具,積累投資購買的大量股份,而不必披露其持有規模、持有人。相較之下,對沖基金的監管較為嚴謹,需要在SEC註冊,並公開其所持股票的季度報告,披露股權結構、管理資產、銀行關係等其他基本運營細節,至少能保護市場上的其他合作者。
雖然比爾‧黃有內線交易記錄和試圖操縱市場的黑歷史,使他在10年前退出對沖基金業務,但全球銀行仍將他視為利潤豐厚的客戶。因為Archegos每年投資交易量相當大,每年帶給證券交易商可觀的數千萬美元佣金。直到爆倉之前,Archegos與各大投資銀行皆有合作關係,包含高盛(Goldman Sachs)、野村控股、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和瑞士信貸集團。
(相關報導:
分裂的世界!各國政府與航空公司搶觀光業救命符 疫苗護照有效性卻遭質疑
|
更多文章
)
小辭典何謂爆倉?
一般金融交易全過程可以概括為建倉、持倉、平倉三個方面。買入金融產品,建立倉位後,看準有利的行情走勢並及時賣出平倉,可以獲得差價收益或避免造成虧損。
爆倉又稱強制平倉,是指當市場行情劇烈波動,投資者保證金賬戶中顯示「權益數」(資金總值)低於應維持保證金時,如果投資者來不及追加保證金,使賬戶中數額不足以維持原來的買賣合約,就會實施強制賣出平倉,導致賬戶保證金歸零或是變為負數。
內線交易醜聞後,高盛曾拒絕與比爾‧黃開展業務,但由於其他投行競爭對手與Archegos合作後獲利,高盛因此鬆了一口氣,加入追捧比爾‧黃的行列,讓他收穫數十億美元信貸,以驚人的高槓桿比例押注中概股。危險的押注積木越疊越高,高盛與摩根士丹利率先抽身,引發爆倉骨牌效應。
高盛3月26日賣出與Archegos有關的大部分股票,摩根士丹利也在幾天內出售了150億美元(約新台幣4277億元)股票,成功砸盤逃命,避免重大損失。一方面,野村、瑞信兩家投行已表示可能遭受非常慘重的損失。
至今,比爾‧黃所持資產與倉位股份的全貌仍未嶄露,尚不清楚他還購買了哪些對沖基金與手持頭寸的規模。銀行家認為,Archegos的淨資本就是比爾‧黃實際身家已超100億美元。隨著拋售股票涌現,外界對他公司總持倉的估測也不斷攀升:幾百億美元?還是超過1000億美元?
「我從沒見過這種事,如此韜光養晦集中財力,卻又瞬間化為烏有,」前高盛合夥人諾瓦格茲(Mike Novogratz)表示:「這絕對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個人財富損失事件之一。」
Archegos黑天鵝帶來的教訓
黑天鵝事件提醒人們關注槓桿風險,也要小心不透明的投資實體與金融衍伸商品。小型家族投資基金如果擴大投資到對沖基金大鯨魚的規模,仍然可能構成市場風險。「這是一記警鐘。槓桿自帶風險,」國家證券公司(National Securities Corporation)首席市場策略師霍根(Art Hogan)認為,這是繼GameStop之後,人們今年第二度了解到槓桿的危險性。
(相關報導:
分裂的世界!各國政府與航空公司搶觀光業救命符 疫苗護照有效性卻遭質疑
|
更多文章
)
「這的確再次引起了對家族基金監管的質疑,」曾在SEC工作、現在領導非營利機構「健康市場」(Healthy Markets)的格拉什(Tyler Gellasch)表示,「問題是,如果(家族基金的錢)只是和親戚朋友相關,我們為何要監管?答案是,他們可能會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至今SEC的監管制度仍沒有清楚體現出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