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媛媛:「首相可以因為租金問題被罷免」 瑞典告訴我們階級政治為什麼重要?

2022年9月瑞典國會選舉,投票所的工作人員進行計票作業。(資料照,AP)

瑞典的福利制度讓人嚮往,然而在稱羨成果之餘,理解脈絡也很重要。

瑞典是多黨制的國家,目前有8個主要政黨,傳統上又分為「泛左陣營 」(left bloc)對上「資產階級陣營」(bourgeois alliance)。

「泛左陣營」重視社會福利和縮小貧富差距,第一大黨「社會民主黨」(社民黨),是奠下瑞典福利國家模式的主力。「資產階級陣營」較為保守,屬於中間偏右的經濟自由派,主張減稅,並強調傳統秩序。泛右政黨的領袖是瑞典的第二大黨「溫和黨」。

社民黨和溫和黨的支持率都在20%至30%左右,他們靠著和各自陣營的小黨們合作,爭取組閣執政的機會。

而2010年以來,中東戰亂導致瑞典接受的難民數量大增,排外的極右黨「瑞典民主黨」以反移民為號召而迅速崛起,在2018年九月大選時,其支持率已經和第二大黨的溫和黨不相上下,因此泛右陣營的各政黨也面臨了是否要與極右黨合作的難題。

經過四個月的商討談判後,溫和黨決定和極右黨靠攏,而「中間黨」和「自由黨」則破天荒地和泛左陣營協議組成內閣。這個內閣不能按傳統叫做「泛左陣營」了,瑞典媒體索性就叫它「一月內閣」。

瑞典「一月內閣」閣員合照。(Frankie Fouganthin@Wikipedia/CC BY-SA 4.0)
瑞典「一月內閣」閣員合照。(Frankie Fouganthin@Wikipedia/CC BY-SA 4.0)

階級政治褪色、認同政治正熱?

左派有兩個很大的命題,一個是「階級政治」(Klasspolitik),目標是讓各個階層的人都能有一定程度的勞動、居住、教育條件,保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在這個命題下談的是稅率、房租、公托和醫療等等。另一個命題是「認同政治」,焦點在探討性別、種族等身分的結構性不公,試著質疑文化成規和影響相關法令制度。

相對而言,「認同政治」(Identitetspolitik)涉及到性別和種族等,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道德認同中非常根深蒂固而敏感的部分,這些也是,尤其在現在的社群媒體時代,最容易挑起眾人神經,引起情緒迴響,被放在聚光燈下的議題。

我有時覺得在美國和東亞、台灣,當我們提到「左派」或是「左膠」,大家腦海裡浮現的,通常都是致力於「認同政治」議題的人們。

在西北歐,泛左政黨在傳統上和「階級政治」有很緊密的關係。他們和工會、房客協會等組織就如手心手背,在議會中通過法條,讓受薪、無產階層和能夠資方、房東進行集體談判,並提高稅收穩固教育、醫療、照護等社會功能。然而近年來,因為移民和宗教等議題,在階級政治傳統悠久的國家,出現了階級政治和認同政治的矛盾和分化。

瑞典隆德市,各政黨架起帳篷宣傳政見。(資料照,AP)
瑞典隆德市,各政黨架起帳篷宣傳政見。(資料照,AP)

一般來說,因為「階級政治」而支持左派政黨的人們以基層藍領為主;而因為「認同政治」支持左派政黨的人們則以白領中產階層為主,(也可以說因為中產階層對「階級政治」的需求較少,因此更偏向注重認同議題。)

偏偏在許多「認同政治」議題上,這兩種族群的意見非常不同。

許多藍領的左派政黨支持者覺得他們自己的政黨,似乎從專注於勞權、住房、福利政策的「階級政治政黨」,變成花越來越多時間在移民、多元文化、性別、同性戀上的「認同政治政黨」,因此憤而支持和他們在認同政治上同調的極右政黨 。 (相關報導: 沒有看板、宣傳車和造勢晚會,瑞典人怎麼選舉? 更多文章

極右政黨除了緊緊抓住認同政治議題吸引藍領選民外,也不忘強調嚴刑峻法和打擊犯罪,讓右派政黨也流失掉許多重視傳統秩序的選民,而這也迫使右派政黨不得不和極右政黨合作,以取得在議會中的話語權,無論如何,這都犧牲掉越來越多階級政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