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專訪台積電勁敵》英特爾新任執行長:太多晶片在亞洲製造,讓人「不甚滿意」

基辛格說,如今很多計算機芯片在亞洲製造讓人「不甚滿意」。(BBC News中文)

英特爾(Intel)的新任首席執行官對BBC表示,如今很多計算機晶片在亞洲製造這一現象讓人「不甚滿意」。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處理器都在亞洲製造。其中,台灣的台積電和韓國的三星佔主導地位。

總部位於美國的英特爾公司計劃成立一個新的部門,代工其它公司設計的晶片。

到目前為止,英特爾一直專注於在全球各地的工廠製造自己的晶片。

杰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英特爾將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新建2個製造廠,此外還將對愛爾蘭基爾代爾郡(Kildare)的現有工廠進行大規模擴建。

intel 英特爾 晶片
 

「對於世界而言,這個關鍵技術80%的供應都在亞洲,並不是一個讓人滿意的方式,」杰辛格說。

「每一個智慧型手機、遠程醫療、遠程工人、遠程教育、自動駕駛汽車……人類的每一個方面都在變得更加數位化。」

「而當它變得數位化時,它會在半導體上運行……這是未來人類生存方面的核心,而世界需要一個更加平衡的供應鏈來完成這個目標。我們正在入場。」

他補充說,英特爾還打算在另一個歐洲國家再建一家晶片製造廠,但不願透露具體地點。

未達到目標

雖然這些舉措對於解決汽車製造商和其他公司如今面臨的晶片短缺問題為時已晚,但它們可以幫助西方國家避免未來的危機。

美國和歐盟的政界人士已呼籲在本地建立更多的晶片工廠。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人們擔心,北京的目標是實現中國大陸與台灣的統一,而北韓對鄰國韓國也構成威脅。

然而,英特爾近年來屢屢未達到生產目標。

其結果是,英特爾最新的台式機處理器使用的是比AMD和蘋果(Apple)等競爭對手更老的晶體管技術,這使其組件處於不利地位。

杰辛格現在必須證明在新業務蓬勃發展前,公司面臨的這些問題已迎刃而解。

往日榮耀

60歲的杰辛格2月才回到英特爾。 此前,英特爾出於對市場份額下降等問題的憂慮罷免其前任。

不過,在他的職業生涯早期,杰辛格在英特爾工作了30年,並擔任英特爾首任技術官。

一位激進的投資者曾向他施壓,讓公司走「無廠」模式,要求他剝離出英特爾的工廠,專注於晶片設計。

但杰辛格卻選擇了看似更艱巨的挑戰,以希望恢復公司昔日輝煌。

這包括讓客戶額外付費訂購將他們自己的技術與英特爾的部分架構混合在一起的晶片。

「我們正在把一切都擺到桌面上,」他說。

為了清晰和簡潔,以下採訪經過編輯:

  • 讓我們從英特爾新的晶圓代工業務開始吧。聽起來你們在全力以赴地為那些缺乏設備的公司製造晶片,但是為什麼要幫助競爭對手呢?

製造業是一個產能博弈,如果你不能在總產能方面領先,你就會落後。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必要的。如果我們要從事製造業,就必須為自己和別人做代工。

簡而言之,世界需要更多的半導體。

我們所處的環境中,數位化的發展速度很強勁,後來新冠疫情把我們趕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位置。

世界需要更多的半導體,而我們是為數不多擁有尖端技術可以涉足這片空地的公司之一。為了我們自己的產品而保留它,對於這個星球,這個行業,以及一個全球分佈的供應鏈來說,都不是正確的事情。

  • 你認為從三星和台積電手中搶走業務會帶來怎樣的顛覆性影響?

總的來說,我認為大家都在邊嘆氣邊追趕應接不暇的需求。我們的一些產品也將使用三星和台積電的產品。 (相關報導: 「沒有我之前想的笨!」英特爾重回代工劍指何方?陸行之最新解析 更多文章

所以這就是「合作性競爭」。作為客戶,我們希望與他們建立牢固的夥伴關係,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還會有一點競爭。但總體而言,這是一個快速增長的1000億美元市場,需要更多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