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槍》影評/警察朝移工連開9槍,為何輿論一面倒支持警方作法?揭台灣人不自覺的歧視真相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九槍》劇情講述越南青年阮國非,為早日還債而淪為逃跑移工,某日因為被舉報,遭警察連開九槍,延誤送醫後身亡的故事。(圖/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提供)

2022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原創電影歌曲提名-《九槍》(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2022金馬影展11月05日、11月13日、11月16日播映。

《九槍》劇照(圖/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提供)
《九槍》劇照。(圖/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提供)

愛唱歌的越南青年阮國非,為早日還債而淪為「逃跑移工」,努力工作期待衣錦還鄉。不料,2017年某日,阮國非在偏僻河邊被舉報意圖竊車,遭警察連開九槍,延誤送醫後身亡。輿論一面支持警方執法,一連串謎團卻在事件後逐一浮現。為什麼一名菜鳥警察要對赤裸的移工連開九槍?在槍響之前,又是哪些力量,迫使他成為一個命如草芥的逃跑移工?殺死他的,真的只是那九發子彈嗎?

《九槍》劇照(圖/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提供)
《九槍》劇照。(圖/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提供)

2017年8月31日,越南逃逸移工阮國非遭人舉報打破新竹縣鳳山溪旁的小貨車車窗欲偷車,員警陳崇文等人到場後要求赤身裸體、坐在小貨車前座的阮國非配合調查,然而阮國非非但不願意配合,更跳下車朝著警方扔擲石頭抵抗,在雙方對峙過程中警方試圖以警棍、辣椒水進行反制,但仍然無法制伏阮國非。

後來據日後陳崇文出庭時回述經歷時稱,當時擔任警察不到兩年時間,幾十次追捕逃逸移工的任務中,遇到的每個移工都會逃跑,從未遇過像阮國非這樣不僅未逃跑、還意圖攻擊警察的移工,而在嘗試溝通未果後,本看著阮國非跳入水溝便不想繼續追捕,豈料阮國非又再度爬上岸並和警方對峙近約三十分鐘,最後陳崇文看著阮國非走向警察且想開門上車,認為其有偷警警車逃逸之虞,於是選擇拔槍朝其射擊,在短短十一秒內擊中阮國非多達九槍,其中六槍自背後射擊,另外三槍則朝其身體左側開槍,在阮國非倒地不起後十二分鐘陳崇文與支援警力才將他上銬,只是在上銬之前因判斷他仍具有攻擊性與危險性所以沒有上前壓制或是急救,後待救護人員到場進行約25分鐘的急救處理,阮國非仍在抵達東元醫院之前失去生命跡象。

阮國非一案很快的引發社會關注,陳崇文的執法是否合理亦或過當造成爭議。在與來台處理後事的阮國非家屬雖已260萬達成民事和解,陳崇文請求判三月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緩刑,但於審理中檢察官認為陳崇文不認罪,顯示其對使用致命性武力可能對生命造成的危害,仍然欠缺認識與反省,更指出陳崇文身為合格結訓的警察人員,應該熟悉用槍時機的必要性,不能以資歷淺為理由推託,且據相關檢驗證明顯示,當時阮國非體內已含有高濃度酒精與吸食甲基安非他命反應,認為阮國非應無攻擊還手之力,而陳崇文雖然依法用槍可使用過當,其開槍時機與方式均不符合警械使用條例避免傷及致命部位規定與比例原則要求,因此依涉法過失致死罪判處八個月徒刑,惟考量陳崇文是新手員警判斷失準,加上符合自首要件為由,予以緩刑三年,全案定讞。 (相關報導: Netflix隱藏代碼大公開!成人18禁、動作片…各類型電影節目影片都能立刻找到 更多文章

這起案件意外延伸了許多辯論議題與思考空間,而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如阮國非這樣來自東南亞的在台移工相關議題。曾憑紀錄片《街舞狂潮》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肯定的導演蘇哲賢,將阮國非案改編為短片《九發子彈》,他在專訪中提到自己對於此事的論點,認為「殺死阮國非的,不是那九發子彈,而是我們的意識形態。」,意即是存在於台灣人潛在意識裡的歧視允許了陳崇文開槍,「如果阿非是一個金毛的外國人,你會射他嗎?」,這是《九發子彈》中主角阿非的義務律師質問開槍員警的話,也是真實事件裡擔任阮國非家屬律師的邱顯智曾問過陳崇文的問題,導演蘇哲賢認為如果今天是白人那麼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當然這樣的假設並非全然公允,但導演蘇哲賢的論點確實不失為一個可能的解釋,而順著《九發子彈》再切入《九槍》,從阮國非案再延伸到其他東南亞移工新聞,看著這些移工們的在台處境,似乎也不得不去相信這之間存在著建立在優越感之上的歧視,進而造成了或是引發了這些新聞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