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汙名化 文章列表
#
汙名化
約 4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台南
落實光電申請案嚴審機制、不再受理小二甲 南市府:不該因個案汙名化綠能
針對週刊報導有關小二甲光電案,臺南市政府表示,小兩甲例外的審查原則,是中央所訂全國一致性的規範,是制度問題,非臺南所獨有。報導中所指個案已經進入司法程序,市府予以尊重並全力配合檢調調查,相信司法必會勿枉勿縱、懲戒不法。
徐炳文
2024-07-16 17:58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當為了下一代房價上街,都可以被抹成仇女噁男
寫在前頭:本文所談論的,皆是關於部分側翼與部分網路群眾,無關各陣營候選人之價值,亦非指全部側翼或群眾。是以,若文中出現側翼兩字,多是指那些側翼。
贖名人
2023-08-11 05:40
風生活
台南
台南交通事故頻傳,「行人地獄」成日常?內行人提1官方數據佐證:數據不會說謊
台南一對母女,8日上午走斑馬線要通過路口時,遭一位杜姓孕婦駕車撞擊,造成3歲女童當場慘死,李姓母親重傷在加護病房救治,引發民眾怒火,也讓台南的交通問題再度受到外界關注。對此,有人就詢問「台南交通環境是真的危險,還是被污名化?」提問一出瞬間引起熱議,更有人指出道安資訊查詢網的「各縣市每十萬人死傷數」數據,直呼台南真的是「行人地獄」。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3-05-12 15: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民進黨汙名化核能發電廠,欲作為藏污納垢綠電的遮羞布?
國民黨總統擬參選人郭台銘拋出在台灣設置小型核電廠的構想,民進黨的政客一個個跳出來大加撻伐,彷彿核電廠是哈利波特中的佛地魔,提到核電廠三個字就會對台灣造成天崩地裂的影響,但民進黨現行的能源政策才是大錯特錯,作為非核家園替代能源的各項綠能,不僅供電不穩,更變成黑金和弊案的溫床。
蕭詠晴
2023-05-07 14:00
即時
風生活
消費
鄉民連假墾丁買3支烤玉米「900元」 攤商喊冤「被汙名化」:不可能
台灣旅遊景點物價總是備受討論,一名網友在PTT發文指出,日前勞動節連假到墾丁遊玩,買了3隻烤玉米卻驚覺要價高達900元。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不過墾丁攤商卻出面反駁「不可能」,直言遭到污名化。
吳哲宜
2023-05-03 17:59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因延狒死?論射殺事件誰需負最大責任
在上周三(22日)時,桃園市平鎮區鎮興里里長黃士杰在臉書發布一篇東非狒狒逃跑的貼文後,迅速引起全台高度的討論與重視,甚至成為當門話題與迷因製造來源,但事件最終卻不因3月27日捕抓成功,而畫下落幕,反倒是後續又傳出傷重不治身亡與政府官員、獵人、六福村三方的羅生門情節,使得事件遭網民撻伐,而相關野生動物保護、獵人擁槍權等相關議題也頓時間廣為討論。
林廷宇
2023-03-30 13:30
即時
風生活
名嘴揭「明仁會旗袍辣妹」時薪低但有「隱藏好處」 網紅T妹一看砲轟汙名化:單純工作被踐踏
竹聯幫明仁會6日舉辦春酒,找來至少170名旗袍辣妹接待、送客,現場影片曝光後引發社會關注,媒體人黃揚明事後指出,這些辣妹時薪約900至1000元,「價位算很低廉」,但會接此案的女孩子,多半是去見見世面,「搞不好不小心就成為黑幫夫人了」。不過對此說法,網紅「TiffanyT妹」痛批是汙名化,認為迎賓工作人員是拿合理報酬,出席過許多春酒,並不在乎主辦人身份,「名嘴,才真的講給沒見過世面的宅男聽,卻踐踏了他人」。
吳哲宜
2023-03-09 18:47
VIP
政治
歷史
新新聞
歷史新新聞》內定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 2002專文呼籲設立賭博、色情專區
資深媒體人蔡詩萍答應台北市長當選人蔣萬安的邀約,將接任台北文化局長,由於蔡詩萍任職媒體期間,對深藍多所批評,蔣萬安此舉引發了不少深藍支持者的反彈,還讓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出面緩頰。
蔡詩萍
2022-12-22 17:10
風生活
娛樂
《九槍》影評/警察朝移工連開9槍,為何輿論一面倒支持警方作法?揭台灣人不自覺的歧視真相
2022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原創電影歌曲提名-《九槍》(AndMilestoGoBeforeISleep)。2022金馬影展11月05日、11月13日、11月16日播映。
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
2022-11-26 00:35
風生活
財經
下班經濟學
職場
失業超過一年,不進修、沒兼職…這經歷為何在美國被當成人才?職場專家:台灣企業該換腦袋了
你有過職涯中斷的經驗嗎?如果超過三個月,甚至半年,在重返職場,求職面試的時候,都會感受到或多或少的另類眼光,包括更多的懷疑、更多的否定,以及有可能找到更低的職務、更少的薪水。職涯好像只要有中斷,就不知不覺在身上貼了不少負面標籤,企業就會懷疑:
洪雪珍
2022-07-03 20:00
新聞
國際
法國總統大選倒數計時》右派支持率日漸攀升,穆斯林憂心歧視、汙名化問題加劇
法國總統大選首輪投票將在4月10日登場,根據最新民調顯示,中間派的現任總統馬克宏,目前以28.5%支持率位居第一,極右派候選人勒潘則以22%支持率位居第二,成為最有機會闖入第2輪投票的2位候選人。然而,隨著右派支持率攀升,法國社會對穆斯林族群的歧視、汙名化問題卻日益嚴重。
陳艾伶
2022-04-06 16:00
評論
兩岸
國內
歷史
專欄
王瀚興觀點:從西班牙流感,看新冠肺炎究責
新冠肺炎疫情方興未艾,但論到究責,台灣則是地方推中央、中央推北京,北京推華府,華府推北京,莫衷一是;愚見以為,上世紀「西班牙流感」,以史為鏡,更為清晰。
王瀚興
2021-07-09 06:30
風生活
他抽大麻被判關4年,竟當場用剪刀割斷動脈以死明志…歌手揭大麻汙名化真相:比喝酒還安全
2016年6月16日,彰化地院一審判決出爐,來台教書15年,育有一對兒女的41歲美籍男子李瑪翰,因種植大麻用於控制自身躁鬱症病情,被判處4年有期徒刑。
方格子 Vocus
2020-07-17 12:47
新聞
國際
政治
新新聞
新新聞》英國移民醫護從脫歐箭靶變抗疫英雄,首相都感謝
曾任職倫敦地區醫院院長的薩阿度(Saadu)醫師,三月三十一日因為武漢肺炎(新冠肺炎)逝世,他三年前已退休,但為了疫情仍投入醫療前線。病逝前兩個禮拜,薩阿度出現病徵,家人勸他入院治療,但他堅持不要占用醫院床位,在家自我隔離。
施威全
2020-05-08 13:00
新聞
國際
LGBT淪攻擊對象》新冠肺炎疫情凸顯歧視問題 極端宗教人士亂扯「神的懲罰」
武漢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帶來的不只是大眾恐慌,甚至出現不少歧視問題,除了亞裔因疫情源自中國湖北武漢而受波及,LGBT族群也成為極端宗教人士攻擊對象,像是美國基督教黑人牧師傑克遜,把引起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稱為「同志冠狀病毒」,另名美國牧師安德魯則把3月視為「LGBT原罪報應月」;以色列猶太教極端正統派拉比馬祖茲更稱,疫情是神對同志遊行的懲罰。
簡恒宇
2020-03-11 21:3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武漢肺炎」汙名化中國?中國暫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如何命名新型肺炎讓WHO傷腦筋
武漢肺炎、李文亮肺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源自中國湖北武漢的新型肺炎到底該叫什麼名字,也成了世界衛生組織必須解決的問題,而世界衛生組織與中國日前相繼宣布,把此疾病暫稱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理由是避免汙名化中國或武漢,但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史專家梅克爾直言:「武漢肺炎非常好記,這是極具傳染性的名字。」
簡恒宇
2020-02-11 19:0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民進黨推《反滲透法》,繼續汙名化國民黨
民進黨念茲在茲的《中共代理人法》,雖然進入朝野協商一個月冷凍期,立法院又確定在12月18日休會,使得《中共代理人法》本會期通過機率不大,但是民進黨團卻又提出一版《反滲透法》,內涵與《中共代理人法》並無太大差異,在國會12月18日休會的情況下,只要有政黨提出異議,進入朝野協商,《反滲透法》就必然無法在本會期通過。民進黨團明知《中共代理人法》本會期已經過不了,卻又提出《反滲透法》,目的何在呢?其實是想完全掌握選舉的步調,避免總統與立委選舉的焦點導向內政與經濟發展。
呂謦煒
2019-11-26 06:00
新聞
政治
國內
「不該汙名化芒果乾」 呂秀蓮批藍綠候選人:讓人民有亡國感很可悲
前副總統呂秀蓮日前宣布投入2020總統大選,今(14)日呂在立法院前舉行獨立參選總統連署進度記者會,展現達到參選連署門檻的決心,並批評總統蔡英文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操弄「芒果乾(即亡國感)」。
陳奕安
2019-10-14 20:35
風影音
國際
跨性別不是「疾病」!WHO新版《國際疾病分類表》正式將跨性別剔除
跨性別原本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性別認同障礙」,屬於精神疾病症狀,但在2018年6月發布的第11版《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中,「性別認同障礙」改歸類在「性健康條件」的「性別不一致」項目,不過日前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上,跨性別自更新的第11版《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中除名,正式承認跨性別不是病。
簡恒宇
2019-05-30 08:30
風生活
健康
心理
《我們與惡的距離》掀熱議!媒體報導汙名化精神病、醫生上電視「隔空看診」擬開罰
專家指出,將精神疾病和犯罪行為扣連是常見的污名化,對精神病人及家屬帶來負面影響。衛福部擬修法增訂罰則,媒體在未經法院判決前,不得報導當事人疾病或障礙狀況。
中央社
2019-04-15 11:02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