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醫師氣什麼?「國外手術也給付10萬,但是美金」 醫嘆沒錢沒尊嚴

自付差額醫材上限政策,其中近7成自付差額醫材項目都要大幅降價,醫師憂恐讓新式醫材紛紛退出台灣,導致整體手術品質被拖累。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自付差額醫材上限政策引發醫師怒火,然而事實上在多數醫院中,自付差額醫材的差額和執刀醫師關係並不大。醫勞盟理事長儲寧偉表示,醫師並非完全不在意收入,但多數醫師更在意的是專業權被侵犯;以此次健保署的自付差額醫材上限政策為例,原訂8月1日實施的公告內容,近7成自付差額醫材項目都要大幅降價,令不少醫師憂心新式醫材會紛紛步上新藥後塵退出台灣市場,導致整體手術品質被拖累。

健保署推出自付差額醫材上限無關健保財務,是為了看緊民眾荷包,因為所謂「自付差額」,就是除了健保給付外,還要病人額外掏錢負擔的醫材。而自付差額醫材若是價格太高,恐讓經濟條件不優渥的民眾受衝擊,因手術醫材多是執刀醫師依專業推荐,拒絕恐會得罪醫師,更怕會影響病人的術後復原。

20200620-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8日公告,自8月1日起實施自付差額醫材上限,掀發軒然大波。(取自健保署)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8日公告,自8月1日起實施自付差額醫材上限,掀發軒然大波。(取自健保署)

新光醫院副院長批:形塑醫院聯手醫師海削病人的錯誤印象

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理事、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政府依法頒訂自付差額醫材上限問題不大,但各醫療院所各有各的採購價格與管理成本。日前健保署大刀一揮,竟有231項自付差額醫材要降價,比例高達67%,非但未留給醫院合理的營運空間,更形塑出長期以來,多數醫院都與醫師聯手利用自付差額醫材海削病人的錯誤印象,讓人很難不在意。

洪子仁強調,絕大多數醫院,自付差額醫材價格的訂定與利潤不但與執刀醫師薪水無關,就算有醫師獎金制也會避免與自費醫材的使用掛勾,以免衍生道德風險。但讓多數醫師擔憂的是,健保署每每以節省經費為由亂砍價,以前砍藥費、現在砍醫材費,且動輒砍到業者無法生存退出台灣市場。令人質疑健保署是否真要砍到醫師無藥可開,做手術無醫材可用的地步才肯停手,「醫師的專業價值何在?又病人的就醫權益何在?」

身兼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的洪子仁。(取自洪子仁臉書)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見圖),健保署營造醫師和院方聯手用醫材價差海削病人的錯誤印象。(資料照,取自洪子仁臉書)

嘉基戴德森醫療企業工會、骨科醫師趙麟宇說,以骨折手術為例,原本健保全額給付的一款美國製造的骨髓內釘,在台上市已20多年,品質獲數骨科醫師肯定,日前卻因健保不斷砍價,廠商決定衛署證照到期後將不再申請展延,將就此退出台灣市場。趙麟宇坦言,確有其他全額給付醫材,但台製骨鋼板不但手術失敗率高,還常有病人因鋼板斷裂又得返院重動手術,勞民傷財。

另一名骨科醫師也在個人臉書發文感嘆說,過去碰到從第三世界來到台灣的病人,因使用不繡鋼骨鋼板出問題入院求診,醫師們常會私下議論「怎麼到現在還有人在用這種不入流的骨科醫材及手術方式治療病人?」沒想到以前同情別人,如今台灣醫療水準竟也必須步上如此不堪的後塵。 (相關報導: 白色巨塔尊嚴戰!自付差額上限一出點燃醫師怒火 醫材爭議只是導火線? 更多文章

20180427-嘉基工會理事長趙麟宇27日於醫改會記者會後,接受媒體聯訪。(顏麟宇攝)
嘉基戴德森醫療企業工會、骨科醫師趙麟宇指出,健保不斷砍價,造成許多廠商退出台灣市場。(資料照,顏麟宇攝)

醫勞盟理事長儲寧瑋也說,醫師們集體對健保署發出怒吼,完全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因健保是單一保險人制度,健保署完全掌控1年6、7000億的預算,所以多年來不管推動什麼政策,都是「健保署說的算」!過程中就算有所謂的溝通形式,也多比照此次自付差額醫材上限制訂過程,即健保署徵詢的對象多侷限極少部分與其關係良好的大老,有時甚至還會對真正的協商標的三緘其口。如此次針對自付差額醫材進行功能分組,不少事先被徵詢的醫界人士就渾然不知此事與醫材定價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