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不像話的給付價格終釀「勞保化」?張鴻仁大膽揭示健保10年大限

前健保局(現稱健保署)總經理張鴻仁接受專訪時直指,若不決心改革,2030年健保恐將走向極端「勞保化」與「階級化」。(陳品佑攝)

台灣健保只剩10年壽命?前健保局(現稱健保署)總經理張鴻仁新書《2030健保大限》日前出版,書名可嚇壞不少人。張鴻仁坦言,健保一路走來,從人人唱衰到全球稱頌,現在已沒有執政者敢讓一個民意支持度高達9成的健保倒閉。但他大膽預言,若健保不痛心決心改革,停止以醫護人員血汗換取便宜到不像話的醫療給付價格,2030年的健保將走向極端「勞保化」與「階級化」,它將不再是那個熟悉、令全民驕傲的健保。

提到張鴻仁,年輕一輩對他的印象多是目前他身兼多家上市醫藥公司董事長,是國內生技產業赫赫有名的舵手;卻可能不知道張鴻仁在醫學院畢業,先後取得台大及美國哈佛公衛雙碩士後,曾在中央衛生部門任職16年之久,並曾歷任疾管局(現稱疾管署)局長、健保局總經理等要職,是國內今日防疫及健保體系建構的重要推手之一。

20200608-專訪張鴻仁教授、教授新書《2030,健保大限》。(陳品佑攝)
前健保局(現稱健保署)總經理張鴻仁曾在中央衛生部門任職16年。圖為張鴻仁近日出版的新書《2030,健保大限》。(陳品佑攝)

微調就「民意強震」 衛生首長成健保費率「命運共同體」?

張鴻仁雖非健保首任總經理,卻堪稱健保史上最飽受民意震憾、槍林彈雨的總經理,原因是健保在他任內進行了第一次的費率調漲,「2002年,雖然健保費率僅從4.25%微調至4.55%,仍招致5萬名勞工上街頭抗議,外加立法院杯葛,監察院調查,各大媒體天天頭版修理,讓健保局成了最顧人怨的專業經理人機構…」張鴻仁回憶說,但全民健保創業維艱,說什麼也不能倒,所以最後費率調成了,代價卻是署長李明亮必須去職負責。

現在提到健保,大家都知道它是全台民意支持度最高的公共政策,2019年底最新民調支持度更以89.7%再度刷新記錄,殊不知健保開辦之初,民意支持度只有20%。當年健保首度祭出費率調漲方案時就有人說,一個開辦7年且還不被高度肯定的制度就輕言喊漲,民意自然反彈。然時間來到2010年,健保再度面臨財務問題,當時健保支持度已達80%以上,但提到調漲費率、開徵補充保費,多數民意依舊說翻臉就翻臉,於是只好又犧牲了署長楊志良。

20200518-立法院厚生會18日舉行「新冠肺炎 Covid-19政策對談」討論會,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出席。(盧逸峰攝)
前衛生署(現衛生福利部)長楊志良(左),於2011年1月5日二代健保一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後,即向時任行政院長吳敦義請辭衛生署長獲准。(資料照,盧逸峰攝)

張鴻仁無奈地說,台灣人對健保「逢漲必反」,很多人都說那是因為健保未作好節流除弊、抑制浪費,卻忽略了在經濟成熟體之下,醫療費用成長率年年高於經濟成長率是常態。所以《全民健康保險法》第25條明訂,「健保財務應至少5年精算一次,每次精算25年。」意即民眾若不願健保費率年年調漲,就得接受每5年較大幅度調漲一次;若堅持兩者都不做,健保財務就註定風雨飄搖。

話說回來,台灣健保一路走來,除了財務動輒赤字,以及不得不調漲費率時,總要「順便」換掉當時的全國最高衛生行政首長,全世界不都說台灣健保「好棒棒」嗎? (相關報導: 空污竟也是幫兇?年增近1萬4000起新病例,國內乳癌發生率再創新高 更多文章

健保性價比世界絕無僅有 全靠醫護血汗換來的?

張鴻仁坦承,台灣健保品質或許未達全球第一,但能以如此便宜的價格提供這樣的醫療品質,性價比(CP值)無疑是世界「number one」。然他認為,健保有此成績並非天佑台灣,主要是靠健保給付超低的醫師診察費(新台幣220元),以及過低的護病比換來的(台灣醫院護理人員平均每人要照顧13床病人);也就是說,便宜方便優質的台灣健保,是建築在醫護人員的血汗之上。當然,其次也要歸功於國內超前部署的電子資訊系統、具競爭力的學名藥產業,以及單一保險人制度與多元醫療服務提供者制度的結合。

健保、健保卡、健保費配圖。(方炳超攝)
全民健康保險自1995年3月1日開始實施以來,滿意度逼近9成,成效也備受國際肯定。(資料照,方炳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