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忍耐」30年設局併吞曹魏?誤會大了!揭他成為三國最後贏家的反轉真相

司馬懿真的是靠「忍耐」奪天下嗎?(圖/取自youtube)

假如有人問司馬懿,「你是怎麼用三十年時間設局吞併曹魏」、「成功最大的祕訣是不是忍耐」,我想司馬懿很可能會當場傻眼,然後回答說,你想太多了,成功的關鍵不是空想,而是付出行為去做。

如果用一個字來表現司馬懿的人生哲學,我想許多觀眾都會立刻想到的是「忍」這個字。

不過,我認為司馬懿最厲害的一點,在於「行動力」,司馬懿的謀略能力確實過人,但比起規劃,他實行計畫的手段才是成就大業的關鍵。

先從戰爭上的表現來看司馬懿,這也是一般大眾認識司馬懿的起點,由於司馬懿對抗諸葛亮北伐,總是採取「三不政策」,不出戰、不正面對決、不理會別人叫罵,所以才會有這種「忍耐出頭天」的印象。

然而,司馬懿真正擅長的戰術,應該是「閃電攻擊」,歷史中他多次靠著這種突如其來的攻勢打下勝利。

第一次代表作,在司馬懿四十七歲那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蜀漢初次大舉用兵,並沒有上演諸葛亮對決司馬懿的戲碼,在西邊戰線,曹魏名將張郃擊破馬謖,馬謖失街亭造成北伐失利,但在東邊戰線,其實還有一場比較不為人所知的戰役。

(圖/IMDB)
諸葛亮正在北伐的時候,司馬懿正在處理「奇兵」孟達。(圖/IMDB)

諸葛亮這次北伐,埋下了另一隻軍隊,就是孟達的奇兵。孟達原本是蜀漢將領,投降曹魏後,深得魏文帝曹丕歡心,曹丕死後,孟達在魏國失去了靠山,憂心忡忡,這時候諸葛亮開始與他書信來往,煽動孟達舉兵叛魏。

十二月,新城太守孟達反,詔驃騎將軍司馬宣王討之。二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斬達,傳其首。 ─《三國志.明帝紀》

對於魏國來說,在偏遠邊境的孟達突然造反,這是非常頭痛的事,但司馬懿在十二月得知消息、隔年正月就斬了孟達,僅僅只花一個月便平定叛亂,這件事恐怕只有司馬懿做得到。

司馬懿在這之前聽到風聲,已知孟達有反叛之心,但司馬懿假意信任孟達,他寫了一封信安撫孟達說:「將軍當年棄劉備而去,我們當然知道你忠於大魏,才會對你委以重任,現在愚蠢的蜀人都怨恨你、諸葛亮也想除掉你,以致有謠言說你將叛國,別擔心,我才不會被騙呢!」

孟達原本正在猶豫,不知是否要立刻起兵響應諸葛亮,他看到司馬懿的信,頓時放心,於是他回信給孔明,說道:「情勢對我們非常有利,司馬懿人在宛城,距離洛陽有八百里,距離我一千兩百里,他現在應該還沒有疑心,等他看到我用兵之後再來討伐,發函請示皇帝需要十天,明帝下旨送達需要十天,司馬懿調兵遣將又需要十天時間,到時候我已經整軍完畢、固守上庸,沒什麼好怕的了。」

結果,一週之後,孟達簡直不敢相信他的眼睛─司馬懿親率大軍,兵臨城下,已經打到他眼前了!

上庸城三面阻水,易於防守,孟達在城外築柵欄抗敵,他以為萬無一失,但司馬懿來得太快,守軍根本擋不住司馬懿這波閃電攻勢,魏軍渡水破柵,經過半個月的進攻,孟達外甥鄧賢、將軍李輔開城投降,司馬懿斬孟達,將其首級送回洛陽稟告皇帝。 (相關報導: 諸葛亮根本沒用過空城計!揭秘三國史實4大「空城奇謀」:他在家睡覺就逼退敵軍 更多文章

回頭來看,司馬懿的戰略高明至極,他一面寫信麻痺孟達,讓上庸守軍掉以輕心,一面急速行軍,僅僅費時八天,在尚未請示魏明帝之際便已殺到上庸,讓孟達和蜀漢兵馬措手不及,錯失了兩路軍隊聯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