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開打以來,已有逾1000萬人逃離烏克蘭,許多留下來的人已經瀕臨忍受極限。尤其在缺乏水、食物和醫療用品的南部和東部,日常生活就是生存考驗,自10月10日以來,俄羅斯對烏克蘭電網和基礎設施發動6次大規模空襲,導致烏克蘭約有1000萬人沒有電可用。
攝氏零下20度的寒冬將至,烏克蘭的冬天將會非常艱困。官員指出,由於電網遭大規模破壞,能源和供暖匱乏,烏克蘭家戶將日常輪流停電直到明年3月。為因應嚴冬,官員們呼籲重災區的民眾儲備物資並趕緊撤離。
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22日指出,俄羅斯飛彈摧毀烏克蘭近一半的能源設施,寒冬將成為重創烏克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了撐過冬季,他宣布在全國各地建立4000多個「無敵點」,如果俄羅斯再次狂轟濫炸,電力供應無法在數小時內恢復,「無敵點」將啟動,提供前來尋求庇護者24小時的電力、移動通訊、網路、供暖、水和基本急救。

能源公司DTEK Yasno執行長科瓦連科(Sergey Kovalenko)表示:「雖然現在停電的次數減少了,但我希望每個人都明白:烏克蘭人很可能至少要忍受停電直到3月底。我們需要為不同的狀況做好準備,即使面臨最糟糕的狀況。儲備一些能保暖的衣服和毯子吧,並想一想什麼可以幫助您度過漫長的停電。」
科瓦連科指出,最好的情況是俄羅斯能停止攻擊電網,該國仍然會出現短暫、小規模的停電,電廠員工能夠及時恢復供電;最壞的情況是電網「嚴重受損」,屆時將必須啟動每小時輪流停電、緊急停電,這代表民眾得經過漫長等待才會復電。

一場「毀滅性」能源危機
烏克蘭冬季的氣溫通常都在零度以下,包括基輔在內的許多地區都已經降雪。在最近解放的赫爾松(Kherson)和尼古拉耶夫(Mykolaiv)地區,當局由於擔心當地的冬天環境難以生存,而決定疏散平民。
《美聯社》(AP)21日目擊在漆黑夜色中,許多婦女、兒童帶著心愛的寵物與少量行李出發,登上前往基輔的火車。乘客史塔尼克(Tetyana Stadnik)說:「我們現在就要離開,因為這裡實在是太可怕了,讓我們夜晚也不敢睡覺。有許多砲彈飛過我們的頭上然後爆炸。等到情況好轉,我們才會回家。」
另一位乘客巴爾岑科娃(Alexandra Barzenkova)則說,離開戰區是幫助國家的正確做法。她躺在狹窄的臥舖上說:「沒有人願意離開自己的家園。但他們還是建議我們離開,否則當其他人也都需要用電時,他們還必須設法讓我們不被冷死。所以如果我們有機會離開,我們至少可以在這方面幫助到國家。」 (相關報導: 慘絕人寰大屠殺近30年後:這個國家扛起「非洲警察」重任,成為維護秩序的關鍵力量 | 更多文章 )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烏克蘭惡化的生活條件表達擔憂。WHO預測,今年冬天可能會有多達300萬人離開烏克蘭國境,前往更溫暖安全之處避難。WHO歐洲區主任克魯格(Hans Kluge)21日發出警示,這個冬天攸關烏克蘭人的存亡,數百萬人將面臨生命威脅,衛生和能源基礎設施持續遭受攻擊,數百家醫療機構難以正常運作,而且缺乏基本民用燃料、水和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