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最早可追溯到幾千年前的古巴比倫文明。演變至今,便在文明社會裡,成為家家戶戶的清潔必需品。「大春煉皂」創始於日治時代的大稻埕,走過一甲子的歲月,新世代則傳承品牌初衷,並隨時代的更迭,巧妙地將大稻埕在地元素結合,為清潔用品賦與新意,為傳統產業翻開嶄新的一頁。
1950年,「大春煉皂」第一代經營者李水土,自離台日本人手中,接下這份肥皂事業,進而開始製皂生涯。自二代接手後,奠基於良好的製皂技術,以B2B代工為主,不但供應全台多數的飯店用皂,也攻佔禮贈品市場。

以品質為基底 精緻創新為定位
在大稻埕屹立超過七十年的「大春煉皂」,現已傳承至第三代,與所有的產業一樣,隨著時代變遷,產業生態及市場環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該如何擦亮老招牌也成為新的課題。品牌總監李國榮談起跟爺爺的回憶,仍有掩不住的想念與驕傲,家族親人不斷循著廠內老物、歷史軌跡去探尋,每一回,家人翻閱著老照片,都未曾忘懷爺爺想傳遞的事業初衷。
時光荏苒,一路經營到第三代接班,哥哥李國禎接下傳承經營的重擔。爾後,李國榮加入品牌戰場,在兄弟齊心守護的同時,合力將老招牌以嶄新姿態亮眼登場。「目前,我們希望更加貼近消費市場,除了傳遞肥皂的功能性、清潔知識,品牌策略則以穩定品質為基底,再以精緻的設計顛覆社會大眾對肥皂的既定印象,它是可以兼顧美感、文化以及正確衛生教育的價值,期盼讓傳產走出不同於過往的新路。」李國榮說。


跨界合作揉入在地元素 賦予老廠新故事
首先,企業保留具時代感且親切的品牌印象,對復古LOGO進行微調,將圓形的臉蛋,彎月狀的笑眼,擁有濃厚的和式古樸風格進行微調,並強化LOGO記憶點,就像京都具有110年歷史的老字號 —「よーじや」(Yojiya)一樣,有著鮮明難忘的品牌識別。
再來,在產品設計上,企業體認到大稻埕就像一個載滿歷史的寶庫。研發團隊將迪化街的在地特色,揉入製皂過程。特別採用米、茶葉、中藥這三種元素入皂外,將肥皂外型做成在大稻埕觸目可及的象徵,像是老洋房、花磚等元素,讓肥皂由裡到外說出大稻埕限定故事。

近年,品牌策略大刀闊斧地瞄準年輕市場,為了映襯出以往不同的包裝設計與產品造型,為了呈現出高質感,透過具文化性的設計與適當的色彩印象,與在地元素的結合,打造專屬「大春煉皂」的精緻美學,獨創品牌風格;除了迪化街旗艦店之外,諸如:北美館、國美館、台中歌劇院及誠品等文藝聖地也能看到「大春煉皂」的蹤跡,煥發出濃厚的藝術氣息。
如今,品牌積極進行跨界合作,藉由多元化的產業交流,吸引不同族群的目光,如:金馬獎伴手禮、「大春煉皂」X Roots Taiwan 聯名合作、橡木桶聯名酒皂等。

「對我來說,學習很多,也收穫很多,經營的過程中為了完整家族歷史脈絡,一步一步去探尋爺爺接掌事業時的完整風貌,更像是品牌的自我尋找。過程中,讓我深切感受到品牌的真正使命,在這個節點,除了有承先啟後的大任,更希望能透過家族事業去關懷這個社會。」李總監分享著對家族產業的情感。
回歸初心強調自然共生 期許成就MIT指標禮品
無論外型如何花俏變化,「肥皂的本質還是清潔,這也是從爺爺開始就秉持的初心,嚴選天然植物油脂及精華,讓皂水可經由生物分解,如此才能與自然共存。」李國榮進一步分享:「除了傳承初衷並維持品質,只要正確存放,變質機率低,也不會產生油耗味,耐用又不傷肌膚及環境,堅持製皂產業的本心。」
2020年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肥皂躍為防疫要角,身為製皂專家,李國榮也不忘呼籲用肥皂勤洗手的確是抗疫的關鍵,「正確洗手除了遵循『內外夾弓大立腕』口訣外,最重要的,其實在於洗手時間的長短。」他分享,自小就接觸肥皂,洗手習慣是自然而然養成,「光洗是不夠的,洗對洗久,才能真正起防疫功效。」 (相關報導: 隱形冠軍的7個特點:為什麼有些公司績效傑出,卻故意不擴張、也不讓股票上市? | 更多文章 )
開啟品牌轉型之路後,海外市場則是在日本、香港有銷售據點,接下來也更積極地開拓國際市場,同時,企業也正加快電商腳步,讓更多人認識台灣品牌與品質,希冀成為MIT另一個具指標性的質感禮品!「大春煉皂」不忘初衷,將爺爺的溫暖延續,用皂文化來持續守護台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