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百年鑽石行銷騙局更精彩的把戲:非同質化代幣(NFT)?

經營區塊鏈事業的人,他們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圖片來源:Coin Grammar@ flickr)

非同質化代幣(NFT)是什麼?一則貼文競標290萬美元又是在玩什麼把戲?

媒體報導推特(Twitter)執行長杜錫(Jack Dorsey)把自己15年前發出的首條推文拿來發行「非同質化代幣(NFT)」並且拍賣,最後由區塊鏈平台波場(TRON)創辦人(帳號@justinsuntron)與區塊鏈新創公司Bridge Oracle執行長(帳號@sinaEstavi)互相競標,由最初的50萬美元(326枚乙太幣)不停喊價競標到最後的290萬美元(1,630枚乙太幣),由Bridge Oracle執行長得標,一則貼文賣了290萬美元(大約新台幣8,200萬元),報導說可見大眾對經由區塊鏈技術認證的虛擬物品胃口有多大[1],這次杜錫推文的拍賣凸顯了人們對非同質化代幣的興趣激增[2]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到底什麼是非同質化代幣(NFT)?為什麼有人願意用這麼高的價格買下一個虛擬不存在的東西?什麼是鑽石行銷騙局?為什麼說加密貨幣是比130年的鑽石行銷騙局更精彩的把戲呢?

推特執行長杜錫推文(曲建仲提供)
推特執行長杜錫(Jack Dorsey)把自己15年前發出的首條推文拿來發行「非同質化代幣(NFT)」。(曲建仲提供)

什麼是乙太坊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

比特幣是使用「區塊鏈(Blockchain)」建立的「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它的原理有些複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我之前發表的文章:

區塊就是存摺,區塊鏈就是存摺鏈(很多本存摺),因此區塊鏈只是存儲資料的「資料結構(Data structure)」而己,既然是儲存資料,為什麼只能儲存「交易記錄」,不能儲存「任何資料」呢?因此乙太坊(Ethereum)創辦人Vitalik Buterin創造了乙太坊區塊鏈,只要支付手續費,就可以請乙太坊礦工記錄任何資料,一段文字、一張圖片、一個合約、一段程式都可以,我們稱為「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

舉例來說,我想要發行一種「知識幣」,但是目前知識幣大家沒聽過、不值錢,因此我號召不了知識幣礦工替我記帳,那該怎麼辦呢?沒關係,只要支付手續費就可以請乙太坊礦工替我記帳,Alice把「知識幣」匯給Bob,這筆交易記錄在乙太幣礦工電腦的「乙太幣帳本」裡,最重要的是,必須支付乙太幣做為礦工獎勵金,因此我必須花錢去買乙太幣,如此一來就可以增加乙太幣的流通,讓乙太幣成為大家共同流通使用的加密貨幣,乙太坊的創辦人很聰明吧!

比特幣帳本(區塊鏈)只能記錄比特幣的交易稱為「區塊鏈1.0(Blockchain 1.0)」;乙太幣帳本(區塊鏈)可以記錄任何幣的交易,甚至可以記錄任何資料或可以執行的程式碼稱為「區塊鏈2.0(Blockchain 2.0)」。 (相關報導: Twitter的貼文也能賣?! 佳績不斷的NFT會如何影響藝術世界? 更多文章

區塊鏈(曲建仲提供)
(曲建仲提供)

什麼是乙太坊開發者意見(ERC)?

由於每個人寫的加密貨幣程式都不相同,知識幣如何儲存在乙太幣帳本裡呢?因此乙太坊區塊鏈有特別的資料結構、和標準規格必須遵守,稱為「乙太坊開發者意見(ERC: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s)」,其中使用最廣的是ERC-20和ERC-721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