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彭薩科拉槍擊案-「焦慮」的美沙關係?

美國平日干涉他國內政時,總是人權、自由主義話語喊地喧闐如雷,面對沙烏地卻原則盡失,記者哈紹吉案便是最好的例子。倘若沙烏地瘋狂出包,美國又硬要護航,那麼其威信注定只會一再失血,這便是焦慮之所在。(資料照,AP)

12月6日,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彭薩科拉海軍航空站(Naval Air Station Pensacola)發生槍擊事件,造成3人死亡、8人受傷,兇手據查是沙烏地阿拉伯的空軍少尉穆罕默德·賽義德·沙姆拉尼(Mohammed Saeed Alshamrani),其以學員身分在美接受飛行訓練,於案發不久後被前來支援的警方擊斃。

此番事件在美引發軒然大波,首先是總統特朗普發了條推特:「沙烏地國王薩勒曼(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已致電給我表示哀悼,……國王說,兇手的野蠻行徑讓沙烏地民眾非常憤怒,這個人無論如何,都不代表熱愛美國民眾的沙烏地民眾的感情。」但美國民眾卻不領情,紛紛抨擊特朗普「收了沙烏地的錢」、「原來你們感情這麼好,難怪哈紹吉(khashoggi)案會無疾而終」。

川普推特。(作者劉燕婷提供)
川普推特。(作者劉燕婷提供)

此外專門監控白人至上主義、聖戰活動資訊的賽德情報集團(SITE Intelligence Group)獨家披露,有位名叫穆罕默德·沙姆拉尼(Mohammed al-Shamrani)的推特用戶曾在案發前發布以下訊息:

「我反對邪惡,美國整體已經成了個邪惡國家。」(I'm against evil, and America as a whole has turned into a nation of evil.)

「我不因你是美國人而反對你,我不因你的自由而憎恨你,我之所以恨你,是因為你天天支持、資助並犯下既危害穆斯林又危害人類的罪行。「(I'm not against you for just being American, I don't hate you because your freedoms, I hate you because every day you supporting, funding and committing crimes not only against Muslims but also humanity)

由於此帳號名字吻合,發文日期又與犯案時間相近,故被懷疑就是兇手本人,而這些推文則相當於「犯案宣言」;且事發當下曾有六名沙烏地人在基地附近徘徊,目前皆已遭拘留調查,其中三人還被控手持儀器攝錄整起槍擊過程,種種臆測與證據漸將此案由「個人失控」導向「恐怖攻擊」,甚至有人稱其為「迷你版911」。綜觀歷史,美沙關係有過幾次低盪期,此次事件雖未必會惡化交情,卻必將帶來陣痛,但在美沙一貫的默契運作下,想必很快又是一片雲淡風輕。

始於石油與安全的「美沙聯姻」

美沙之間就像各取所需的聯姻關係,從石油、冷戰到維持中東政治現狀,即便兩國本質分歧甚深,一方是極度保守的伊斯蘭絕對君主專制國,一方則是相對世俗的立憲共和國,卻常能在各種議題上建立合作關係,就算偶有齟齬,雙方領導人也總能相互協調,默契十足。 (相關報導: 劉燕婷觀點:進化論與再伊斯蘭化-科索沃的伊瑪目為何引發眾怒? 更多文章

在美沙聯姻中,石油絕對是不可或缺的當事人。1933年美沙建交時,沙烏地便授予美國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特許權,開始了沙東阿哈薩綠洲(al-Ahsa Oasis)的石油探勘工程。1938年,美沙合資企業加利福尼亞-阿拉伯標準石油公司(CASOC,沙烏地阿美石油公司ARAMCO的前身)終於不負眾望,成功在達曼探勘出石油,儘管初始產量低迷-1941年至1945年間只出產4250萬億桶,少於同期美國總產量的1%,但美國政府已預見石油在戰後的經濟角色,故不僅沒有抽身,反更加大投資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