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馳援第一島鏈,最快也要17天」美軍印太司令警告:中國6年內恐攻打台灣,國會應加碼抗中預算

「當中國每天早上睜開眼睛、打開窗簾,他們就會看到美國及其盟友在西太平洋團結起來,確保介入這個區域的能力。中國只能摸摸鼻子,決定不去招惹這群人,然後拉上窗簾、不要惹事。你知道,這就是我們想達到的目標。」

2021年3月9日,美國海軍菲利浦‧戴維森上將(Adm. Philip Davidson)在參院聽證會發言

美軍四星上將戴維森(Adm. Philip Davidson)9日在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這位手握40萬重兵與文職人員、指揮全球幅員最大戰區的司令官表示,印太區域仍是美國的重點戰區,中國也仍是美國最重要的安全與戰略威脅。面對中國挑戰國際秩序與進攻台灣的野心,戴維森呼籲國會大幅增加抗中預算,並且重新檢討幾十年來的「戰略模糊」作法。

美軍印太司令部

美軍印太司令部(USINDOPACOM)的前身是太平洋司令部(USPACOM),由於川普政府主張「協助印度崛起、聯合抗衡中國」的印太戰略,時任國防部長的馬提斯(James Mattis)2018年5月30日宣布太平洋司令部改名,戴維森則是首任印太司令,下轄太平洋陸軍司令部、美國駐日陸軍司令部、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第三艦隊、第七艦隊)、太平洋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包括沖繩的第3遠征軍)、太平洋空軍司令部(據點包括日本橫田、南韓烏山等)

作為掌管美軍最廣轄區的戰區司令,戴維森在3年前的提名聽證會上,就對中國軍隊急速現代化高度關注,並認為美軍在印太區域的實力仍有待加強。3月9日在印太司令部的預算案聽證會上,戴維森再次強調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是美國未來最重要的地區,中國所帶來的威脅與侵略姿態更是不容忽視。戴維森認為,中國在2050年之前企圖取代美國在國際社會的領導地位,而且「我擔心他們把這項目標移得更近了」。

面對中國併吞台灣的野心,戴維森判斷接下來十年將是關鍵,他甚至認為未來六年解放軍很可能就會動手。在談論台灣問題時,共和黨參議員史考特(Rick Scott)提問「美國是否應該明確表示,我們不會允許共產中國入侵與征服台灣」?戴維森雖然沒有明確答覆,但他也說,美國40多年來所採取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雖然維持了台灣的安全,「但你們知道,這些事情應該定期重新評估」。戴維森還說,他每天都在評估地緣戰略的動態環境。

美軍「美國號」(USS America)兩棲突擊艦上的F-35B。(美國海軍官網)
美軍「美國號」(USS America)兩棲突擊艦上的F-35B。(美國海軍官網)

共和黨參議員提利斯(Thom Tillis)則質疑,美軍在國際換日線以西(即西太平洋、或者說東亞一帶)的部署是否充分。戴維森認為因為與區域夥伴保持頻繁溝通,美軍的長期駐軍情況讓他感到滿意,但他也說「如果情勢允許,美軍將優先增強在東南亞與南亞的軍力」。另一方面,戴維森也強調,隨著中國軍艦的數量正在超過美軍軍艦,美軍在印太區域的威懾力正在減弱。因此美國如何提高威懾力將是應對印太威脅的關鍵。 (相關報導: 思沙龍》「北京會速戰速決解決台灣!」軍事專家施孝瑋:潛艦國造不得不為 更多文章

在參院作證時,戴維森也提到了美軍馳援第一島鏈所需要的時間。 他說從美國西海岸出兵,回應第一島鏈發生的狀況需要將近21天(三周),就算從更近的阿拉斯加出兵,也需要17天的時間才能到達第一島鏈,或者在第二島鏈之內展開行動。廣闊的太平洋拉長了本土美軍對「東亞有變」的反應時間,因此戴維森除了強調盟邦日本在印太戰略中的重要性,他也認為位於第二島鏈的關島必須增設陸基神盾,因為關島已經是解放軍的攻擊目標之一,目前島上部署的薩德反飛彈系統已經有所不足。

美國國防部提供的圖片顯示,薩德反飛彈系統發射攔截彈,成功試射(資料照)。「薩德」(THAAD)是「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的英語簡稱的譯音。
美國國防部提供的圖片顯示,薩德反飛彈系統發射攔截彈,成功試射(資料照)。「薩德」(THAAD)是「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的英語簡稱的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