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零」防疫政策正在逐漸鬆動包括北京四通橋抗議在內的民眾反抗是中共當局在「堅持不動搖」中動搖的主要原因。
「煽你七個巴掌改成五個了,不是心疼你,是巴掌受不了了。」有微博用戶以這句話來評論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二十條防疫「優化措施」,引起網民的共鳴。
根據新規定,對密切接觸者的「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入境人員的「7+3」也調整為「5+3」,且目的地不得重復隔離。這些調整和其他措施一起,得到了市場的正面回應,股市應聲而漲。目前,中國多地政府和國外使領館陸續取消或暫停全員核酸檢測,人們開始感覺「日子有盼頭了」。
另一位微博用戶跟帖說:「一巴掌一巴掌的減,還能感恩五次。」如同把封城稱為「靜默」一樣,把防疫政策的糾錯說成是「優化」,是一種欺哄民眾的權力話術。優化了當然應該得到肯定--在專制國家中,對政策的肯定方式是感恩戴德。不僅如此,當權者從來都在自我「優化」:「文革」前對市場經濟趕盡殺絕是「優化」,「文革」後重新激活市場經濟也是「優化」。
不過這一次,當局收獲的不只是感恩。據說有些相信了政府宣傳的「防疫愛好者「非常失望,痛心疾首地宣稱「人類輸了」。在他們看來,為人類指明方向的黨終於頂不住西方壓力,也跟著「躺平」了。他們痛罵「躺平派」為「躺匪」,導致其另外一個稱呼「共存派」可能被簡稱為「共匪」,結果「躺匪」成為敏感詞。據報道,「躺匪」一詞已被多個平台封禁。更滑稽的是,微博也將「二十條措施」設為禁搜,僅V用戶內容可見。
這些被譏諷為「防疫愛好者」的人們,大多是受官方宣傳的蠱惑,以為「清零」政策鬆動之後,病毒將會毀滅人類。他們得到的回應,往往是嘲笑和憤怒。把核酸檢測和隨意封控當作是專制政權的防疫優勢,實在是大錯特錯。不過,這些人的擔憂也並非全無道理--不僅事實上中國新增感染人數正在上升,而且防控鬆動的確可能讓病毒更容易擴散,甚至帶來更多重症和死亡,雖然官方必將根據需要隨時塗抹數據。
到底是誰在「躺平」?
「躺平」是中國官媒對西方防疫政策的污名化描述。例如,10月12日的《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聲稱「堅持動態清零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疫情失控造成巨大損失」,大力反對國外「與病毒共存」的「躺平防疫」。
正如有評論者指出的那樣,在防疫措施上,真正「躺平」的是中國政府。抗疫三年來,第一,不僅沒有激勵制藥行業研發出高效的疫苗,而且還不允許進口被廣泛證明有效性較高的西方mRNA疫苗;第二,沒有提升醫療系統,而是把醫院一關了之,並且強制推廣未經科學驗證的中藥;第三,沒有對遭受疫情影響的個人和中小企業進行大規模的經濟補貼。西方社會正是在做了這三方面的功課之後,社會才逐步恢復了正常。
(相關報導:
風評:富士康疫情揭示的重大危機
|
更多文章
)
「二十條措施」說到第十一到十三條,才羞答答地談到「加強醫療資源建設」、「有序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和「加快新冠肺炎治療相關藥物儲備」。
「防疫愛好者」應該讓政府明白:大規模建設「方艙醫院」並不是「加強醫療資源建設」,它們只是帶有醫療服務的集中營而已。其實,歷史上以隔離、監禁和屠殺為目的的集中營,大多也是配備有醫療服務的。
我曾經在文章中批評中國政府不僅拒絕批准進口西方mRNA疫苗,「甚至對推廣有效性較低但仍然有效的國產科興疫苗也興趣不大」。隨後,在跟中國國內的一些朋友聊天之後,才知道明裡暗裡抵制國產疫苗的人群數量龐大。原因也很簡單,疫苗的有效性和副作用如何,沒有可以信任的發布者,而壟斷發布權的中國政府又是一個眾所周知的造假慣犯。
2022年10月29日,許多富士康員工提著行李離開鄭州園區。(美聯社)
經濟補貼跟防疫有什麼關系?中國人喜歡「內卷」並不因為「勤勞勇敢」的民族性格,而是因為長期掙扎在生存邊緣,拼死拼活才能維持溫飽。可以想見,沒有得到任何補貼的中小企業老板和職員,
在感染病毒之後很有可能不會自我隔離,而是堅持營業。
真正的「防疫愛好者」,顯然應該追究政府在上述三方面的嚴重失職。
經濟下滑讓巴掌受不了?
「清零」政策為什麼得到「優化」(其實是局部糾錯)?「巴掌受不了」是一個正確的解釋。但是,我們還需要追問:巴掌為什麼受不了了?或者說,怎樣才能讓巴掌受不了?
很多人認為,顯而易見的是經濟因素。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10月份出口同比下降0.3%,遠遜於經濟分析師的預期,為2020年5月以來的最差表現。10月份進口同比下降0.7%,出現了今年3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如果經濟是專制政權考慮的第一要素的話,那麼情況可能與我們看到的相反:即便病毒擴散,也不會放棄經濟發展。
西方學者中一種流行的說法,是中國民眾和政府做了一個交易,用政治自由換來經濟富足。事實上,中國民眾從來沒有權利和政府進行交易。他們沒有自由不是因為有手裡有錢了,而是因為自由被剝奪了。
這種誤解導致的進一步誤解是:既然做這樣的交易,那麼經濟越繁榮,民眾越富裕,統治者更有合法性。那麼,怎樣解釋近年來當局對生命力強盛的民營企業的打壓呢?其實,中共比誰都知道,沒有選舉就不可能有合法性。它的「合法性」從來都是靠暴力維持。習近平說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網民補充說,要像「打江山」那樣「打人民」。
「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控要自由」
我曾經指出,統治者有其「專制理性」,專制者算計的是政權的穩定,而非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專制理性」的鼻祖商鞅認為「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
直接威脅到政權穩定的因素只有一個,那就是民眾的反抗。中國官方稱之為「社會不穩定因素」。「清零」政策導致民怨沸騰,各地民眾進行了各種形式的反抗。僅就近期而言,從鄭州富士康工人為逃離封鎖徒步返鄉,到廣州市海珠區民眾的集體反抗;從河北保定一位父親持刀沖撞「清零」障礙為孩子買奶粉,到山西一位母親徒手拆除防疫鐵皮圍欄;從多地高校大學生集體爬行抗議,到「北京一男子致14億人受長期管控」的「衝塔」言論得到大量轉發……都給「堅持清零政策不動搖」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尤其是中共的二十大開幕前夕,一位叫彭立發(彭載舟)的勇士登上北京四通橋,以巨幅標語、高音喇叭和沖天濃煙表達抗議,直斥習近平為「獨裁國賊」,呼籲「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控要自由……不做奴才做公民」,振聾發聵,引發全球聲援及中國國內的傳播。蘋果公司甚至限制了中國iPhone用戶使用AirDrop(隔空投送)功能。
和三十三年的「坦克人」一樣,被譽為「新坦克人」的彭立發失蹤了。當局甚至不敢對他進行審判。但是,終於從「清零」桎梏中透過一口氣來的中國人,應該感謝他的英勇抗爭。
(相關報導:
風評:富士康疫情揭示的重大危機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