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進入巴格達,強人總統海珊24年的獨裁統治軋然而止,痛恨海珊政府的反對者以及趁亂打劫之人,紛紛湧向海珊所屬的復興黨總部所在地,準備來場大肆破壞的狂歡。
當下,人權運動家馬克亞(Kanan Makiya)與卡迪米(Mustafa al-Kadhimi)卻嗅到了危機與轉機,他們搶先進入阿拉伯復興社會黨(Baath Party,下稱復興黨)總部,從潮濕的地下室裡挖出大量秘密文件,包括復興黨黨員名冊、線人名單等等,都是伊拉克長達50年的黨國專制統治紀錄。
美方歸還秘密文件
17年後的今天,馬克亞已是美國麻州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伊斯蘭與中東學者,卡迪米則在今年5月獲選為伊拉克第43任總理。兩人當初機智搶救下的黨國文件,15年來一直躺在美國的秘密資料庫,《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揭露,如今卡迪米上任,美伊兩國終於決定將珍貴檔案送返家鄉。
'I have my own sense of guilt': Iraqi author Kanan Makiya on his new novel and his country's chaos https://t.co/eb5SGvchPU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February 13, 2016
31日,美國出動一架軍用貨機,將多達6百萬頁的復興黨秘密文件送回巴格達,在分歧極深的伊拉克,這些記憶寶藏被人們視為邁向和解的重要資源,但伊拉克自2005年美國扶植民主政府至今,政治與社會從未擺脫民族、教派的複雜利益糾葛,秘密文件恐怕仍須謹慎保管,以防遭人惡意利用。
復興黨是為世俗主義政黨,主張所有阿拉伯人共同建立大一統國度的泛阿拉伯民族主義,該黨1968年取得伊拉克政權後,又在1979年由強人海珊(Saddam Hussein)獨攬大權,直到2003年被美國推翻時,復興黨已維持一黨專制近半個世紀。尤其在海珊掌權時期,伊拉克對外強硬擴張,挑起兩伊戰爭、入侵科威特等中東戰事,對內則極盡能事地迫害什葉派阿拉伯人(復興黨多為遜尼派阿拉伯人)與庫德族少數民族,甚至還曾使用毒氣這種殘酷手段屠殺人民,是許多伊拉克人心中永遠的恐怖記憶。
「我們希望能設立適當機構,讓這些檔案公諸於眾,特別是開放給研究者,好讓所有人都能學到復興黨政權的恐怖之處,」一名伊拉克官員告訴《華爾街日報》。
他補充:「我們希望這是個學習的時刻,而非復仇。建立的過程需要花點時間。」

趁亂救出「黨國文件」
2003年3月,美國為首的西方聯軍攻入伊拉克,從科威特所在的東南方突進,僅約20天就進入巴格達。海珊政府當時早已逃之夭夭,伊拉克軍隊向美軍投降,許多城市陷入無政府狀態,海珊的反對者、支持者或其他勢力群起爭權奪利。
這股混亂之下,馬克亞看見了近在咫尺的轉型正義契機。馬克亞出生於巴格達,1967年遠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攻讀數學與建築,但在1979年海珊奪得政權後,他成為海外黑名單之一,卻因此更積極投身於紀錄復興黨惡行的志業。馬克亞還曾在1991年接受庫德族叛軍幫助,潛回伊拉克拍攝相關紀錄片,他也是積極遊說美國2003年推翻海珊的伊拉克人士之一。 (相關報導: 欠錢不還,更翻臉併吞債主國!30年前伊拉克揮兵入侵科威特,成自取滅亡的開端 | 更多文章 )
據報導,多年流亡海外的馬克亞,跟隨著美軍回到家鄉巴格達,他希望自己所成立的非營利組織「伊拉克記憶基金會」(Iraq Memory Foundation)可以提供證據,以供社會對復興黨的罪行究責,或是辨認出哪些人被迫成為共犯以便減刑等,如同南非在撤銷種族隔離政策後成立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一般。卡迪米也擔任基金會的巴格達分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