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與「全球各國」、「世界各國」是國內與英文媒體常見但濫用的主詞,甚至有些嚴謹研究的作者,也用它們指「世上不確定的多數國家或民眾」,例子從網上司空見慣。比如多年前有報導稱澳洲拒絕收容尋求庇護的難民,引起「國際社會」撻伐。實際上,比較有根據的是當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有近60國對此譴責,但這與「國際社會」還有大段距離。近期有國內媒體稱「世界各國」正在慶祝萬聖節,唯獨中共民警在上海取締奇裝異服;似乎跟「中國支持俄國侵烏在『國際社會』遭到空前孤立」的論述如出一轍。其實認真看一下各國的國情和宗教情況可知,這樣的新聞寫作廉價而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