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打破近30年慣例,中國對台灣政策未提「和平」字眼

2020中國兩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大發布《政府工作報告》(AP)

北京在一年一度的政策規劃中,放棄呼籲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或和平統一,這種做法打破了近30年來的慣例,表明了當局對自治的台灣採取了更為強硬的態度。

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5月22日向立法機構提交了年度政府工作報告,該報告重申,中國政府堅決反對和遏制任何「台獨」分裂行徑。台灣是個民主島嶼,中國政府稱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台灣總統蔡英文20日開始了她的第二個任期,而李克強於22日發表了上述講話。蔡英文在就職時重呼,要北京方面以尊重她倡導的台灣主權與民主的方式與台北方面展開對話,但中國一直拒絕她的這種呼籲。

李克強的報告雖然不是對蔡英文就職演說的正式回應,但內容凸顯了北京和台北當局之間每況愈下的關係,雙方在應對新冠肺炎(COVID-19,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大流行的處理方面紛爭不斷,在國際上也分別以自己在遏制疫情方面的成效而競逐讚譽。

這份工作報告呼應了22日提請中國立法機構審議的有關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香港是中國領域,很大程度上採取自治。這強調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確保國家統一方面的態度日益堅定。

李克強在報告中再次呼籲台灣人民支持與中國大陸的統一。但是他明顯迴避了「和平統一」的說法,也並未要求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此前,中央政府自1992年以來,在歷年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對台政策時都會提到「和平」字眼。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李振光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摒棄使用「和平」一詞,旨在提醒台灣其最終目標是得到對台灣的控制權,必要的時候可透過武力,但軍事手段是最後的選擇手段。

李振光說,這種言辭轉變在中國國內很可能會被接受,習主席民族復興願景激發了一些民族主義者鼓吹武統台灣。

自從毛澤東領導軍隊1949年在中國大陸奪得政權,把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政府驅至台灣以來,控制台灣一直是中國共產黨的目標之一。

當被問及對李克強總理報告的評論時,台北當局的大陸委員會表示「台灣人民堅決拒絕矮化台灣」,重申蔡英文希望和北京方面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基礎上討論兩岸關係。大陸委員會表示:「兩岸關係雙方均有責任。」

北京當局的台灣事務辦公室沒有回覆記者採訪請求。

李總理在報告中亦未提到「九二共識」,這是九年來中國政府的工作報告第一次沒有提到。這個共識在北京當局和當年台北的國民黨政府之間發展了將近30年,一直是海峽兩岸關係的基礎。

國民黨的官員經常將「九二共識」描述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保留對統一國家含義解釋的自由。這種多年來的妥協讓兩岸政府將政治分歧擱置一旁,從而發展經濟和其他關係。國民黨上次擔任執政黨是在2016年。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對依賴中國為引擎的世界經濟,這是個不祥之兆:北京未設定GDP成長目標 更多文章

北京堅稱,只有承認「九二共識」,才會與台灣當局保持友好關係。近年來,隨著中共對自己的解釋方法越來越堅持,即是只有「一個中國」,而通向統一的道路只有一條,這樣的提議在台灣變得越來越不受歡迎,導致許多台灣人認為,這就代表是北京方面想要的統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