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喬專文:變身的哪吒─寫給囚禁中的非行少年

在誠正中學演出的《少年哪吒變身》 演出:山中樂園 (攝影∕盧德貞)

2016,〈差事劇團〉開始於 新竹誠正中學 開啟逆風少年的戲劇課程,每周一回、歷時半年的民眾戲劇工作坊,最後達成演出的效果,受到矚目;2018年到今年(2019),也在彰化少年輔育院(誠正中學分校)開展逆風少女的戲劇輔導,在矯正教育的制式思唯下,意圖走出超出權力建構關係下,高牆內青春年少、好男好女的生命圖像,化作故事,登上舞台。以下是 他們的故事…

1.    2016

怎麼也沒想到,曾經在自己工作日誌上留下的一段青澀的話語,會形成一場真實的相遇。就這樣,讓劇場的觸角,帶著多年在民眾生活中留下的印記,導入感化教育的現場。多年前,在手抄的筆記本上寫下的字語只有短短的一句:「如果,這些蹦跳的原青,在工作坊中不安的身體,逐一轉作牢房中的青少年…會是怎樣的一種狀況?」沒記錯的話,這筆記寫在90年代初期,我剛從菲律賓學習民眾戲劇工作坊歸來,被邀請到三重的一家私立高中,進行兩天10小時的民眾戲劇工作坊。用一句當年我因為常記起啟蒙導師陳映真的小說:〈第一件差事〉,而稱自己的戲劇工作為哪件「差事的說法。那次10小時的「戲劇差事」,還真讓我領教到原住民青年身體的騷動,真不是成人以社會軌範的身體置入,得以想像的…。但,倒也不是表現在身體表象上的體力破表,令人側目;而是藏存在體內的不安與騷動,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很多細節已不復記憶,但工作坊最後的分組呈現中。那組來自阿里山卲族青年,握著全身筋肉所展現出來的身體形象,卻是令人難忘。他們共同只有一句台詞是:「我們想穿透這都市叢林中的高牆…」劇場裡表現的就是身體,這背後,則是內在的緊張感到底存在何方?這是一切的關鍵所在。因此,我一直記得這青少年共同組合的身體形象,以及那一句簡單得再簡單不過的話語…。

恰是從這樣的一場記憶出發,我們再次以民眾戲劇的工作方法與思維,組成了一支團隊,前往〈誠正中學〉展開校方稱作「矯正教育」的戲劇工作坊…。那一天,第一次到達,先與學校校長還有在校擔任輔導教學的江老師見過面後,便展開至今難忘的進校園身體記憶。這樣說,因為首先得在校園管理崗哨前卸下身上的「外物」。最重要的是:相機、手機與電腦。說是「外物」,其實我也意有所指,因為這三樣東西,通常很容易便被攜者視作身邊物,不會輕易離身。但,這樣的想法,稱作私有制的理所當然,卻要在這裡的場合被規範,是很有啟發性的一件事情。

至少,穿著衣服但空著「外物」這件事情,恰是人與人見面的最重要的身體相遇,在現代社會的場合中,卻已愈見稀有而特別;而這特別,卻是最不特別的身體相遇的真誠儀式。 (相關報導: 改制篇》「赤貧」的矯正機關能做什麼?拖了14年 少輔院仍未改制為矯正學校 更多文章

這是一所青少年監獄,但有著非常人性化管理的面向,因此是規範性發揮高強度的學校。我就算進出了多次,也永遠記得那三道來回開關的鐵門。像是門開了,身體進入第一層自我檢視的空間,而後,待這項身體儀式確認後,第二道門才在第一道關閉後開啟…以此類推,我們知道身體進入一處非日常空間中。這樣的體驗,其實與劇場的空間經驗,還蠻類似的…。因為,在劇場裡,我們永遠在經歷從日常空間到非日常空間的「轉化」到「變身」。恰是這「變身」,我們得以在劇場的另類時空中,回視現實時空的種種流動!那麼,劇場與現實,到底存在著怎麼樣的流變關係呢?這是我們在走進這三道門後,所共同關切的主軸。在臨時整合起來的排練室裡,我和11位青少年同學相遇了。每次都穿越三道開關的鐵門,在身體裡留下深刻的印象…。重要的是:故事在哪裡?身體在哪裡?議題在哪裡?每每當我這樣問自己與團隊時。其實,我也都回頭想:故事在哪裡身體就在哪裡!身體在哪裡議題就在哪裡!這是相通一貫的道理,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