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宮三件破損的瓷器,原本究竟值多少?近來成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最初有人喊台幣25億被故宮否認,也有人喊2億、5千萬以內...,珍藏於故宮的器物,實在很難估算其價值。而在文物藝術拍賣市場上,影響拍品「價格」的因素很多,除了年代、品相等等之外,若有好的「來源」、曾被知名博物館、美術館或名人收藏過,通常能為拍品大大加分,讓買家更有意願出高價競拍。
2017年香港蘇富比秋拍傳出將上拍曹興誠收藏的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洗」(圖1),立刻轟動全球文物藝術收藏圈,筆者也專程飛到香港看拍賣前預展,親睹這罕見拍品的風采。記得當時這件汝窯瓷洗被安置在一座獨立的玻璃展櫃內,且位於展場絕佳位置,一整天展櫃都被人群包圍著,我必須保持耐性、想方設法找到空隙才能欣賞到宋瓷中的珍品、大收藏家多年的愛戀。而這小小的器物果然在眾人驚嘆聲中,以2.94億港幣(約台幣11.6億)天價成交,刷新中國瓷器拍賣最高的世界紀錄。

北宋汝窯為何如此昂貴?主因其釉色獨特、燒成難度高且數量稀少,台北故宮掌握最新調查資料顯示,全世界北宋汝窯瓷器約90件,台北故宮就珍藏了21件最多,不僅質地最好,器型也最豐富,另外北京故宮、河南博物院、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大英博物館等機構也藏有汝窯,極少數藏於民間。其實北宋汝窯不是現在才「貴」的,宋代葉寘(13世紀)的「坦齋筆衡」記載「汝窯為魁」,就是形容其頂尖地位。汝窯瓷器釉色藍中帶綠,又透出淡淡的粉紅色,如同「雨過天青」般清朗;瓷器表面佈滿細密的紋路稱為「開片」,質地滋潤豐盈,造型簡約優美,氣質寧靜神秘,在南宋、元明清時代,皇帝們將其視為珍稀之寶深藏於宮中,酷愛宋瓷的清高宗乾隆皇帝,就曾經創作多首讚詠北宋汝窯的御製詩,鐫刻在不同的汝窯瓷器上,包括傳世唯一沒有一絲開片、汝窯之最「無紋水仙盆」(圖2,3)。

據考證,汝窯燒造的窯址是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古時候稱為「汝州」,汝窯身價不凡,在宋代五大名窯(註1)中傲視群窯,要歸功於北宋的藝術家皇帝宋徽宗趙佶(1082-1135)。宋徽宗才華橫溢,書畫功力尤其深厚,自創書法「瘦金體」(圖4),峻挺瘦勁,將其獨特非凡品味表現得淋漓盡致。徽宗在藝術上的貢獻,影響深遠,汝窯就是他追求青瓷釉色極致美的成果展現,青中帶藍,薄處微泛淡粉紅色光澤,溫婉含蓄,被認為是最能呼應後周世宗柴榮(954-959)所嚮往、具有「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般神奇釉色的理想青瓷,而此種具神祕美感的釉色,乃經工匠不斷嘗試,推測是在釉料中加入瑪瑙粉末而成。

然而沉浸在藝術中的趙佶,卻是個治國無能的皇帝。徽宗宣和七年(西元1125)來自北方的女真族金兵大舉入侵,徽宗匆忙禪位給兒子趙桓(欽宗),靖康二年(1127),金軍破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徽欽二帝被擄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後來兩位帝王分別死於1135和1156年,也就是說,汝窯實際燒造的時間非常短,大約就是徽宗在位的20多年(1100-1125),而徽宗要求完美,汝窯數量稀少也就可想而知了。

北宋汝窯流傳至今900多年,由於歷代皇帝的重視、保護,讓今人得以有機會親近珍寶。曾經是汝窯藏家的「樂從堂主人」曹興誠透露,2000年時台灣知名的鴻禧美術館發生財務危機,釋出藏品,他才有機會收藏「北宋汝窯天青釉洗」,想來這件稀世珍品也曾受主人珍愛近20年。如今「樂從堂主人」大轉身,活躍於政治舞台,「樂從堂」內眾多舊愛--精彩的中華文物,短期內恐難再現江湖,對於像筆者這樣的古董文物愛好者而言,少了欣賞珍寶的機會,也少了享受拍場上迭創高價的緊張刺激趣味,的確是有點可惜!
註1:宋代五大名窯為北宋汝窯、南宋官窯、定窯、哥窯和鈞窯。汝窯最為珍稀,專為北宋宮廷燒造,民間則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的說法。。 (相關報導: 陳羋妡觀點:日本豐臣家族珍藏中國宋代瓷器,何以成為日本國寶?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文物藝術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