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堅定地推動台灣走向獨立,如果中國領導人真的渴望和平統一,那麼他們需要採取相互尊重的態度。」美國雜誌《外交政策》18日專文指出,北京對台灣的強硬態度,只會加快「台灣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那天的到來。
專文指出,現在的台灣人民,包含家族好幾代以前從中國移民到本島的人,已經越來越習慣民主權利,並將自己視為獨特的群體;但同時,北京對台灣主權論述的標準越來越苛刻,以誇張、武斷的方式強調中國對台灣人民「想像出來的所有權」。專文認為,北京在國內民族主義盛行之下,很難與蔡英文政府打好關係,這也加速提升了台灣居民的台灣人認同感。

北京強悍態度施壓 反倒提升台灣人身份認同
美國對外政策理事會(AFPC)中國事務高級研究員馬佳士(Joshua Eisenman),以及「派可策略顧問股份有限公司」(Park Strategies LLC)資深副總裁、東亞問題專家金恩(Sean King)18日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以〈北京正堅定推動台灣走向獨立〉(Beijing Is Pushing the Taiwanese Toward Independence Hard and Fast)為題,強調北京強悍態度施壓,反倒提升台灣人身份認同。
內文指出,1月以57%得票率當選的蔡英文將於5月20日連任台灣總統,「北京的好戰態度、對香港收緊控制,以及台北與華盛頓更牢固的關係,促使蔡英文獲得重大勝利。但她成功的主要原因還是台灣人身份認同有了更深切的轉變。」
今年2月公布的「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調查結果指出,有83%的台灣人自稱是台灣人,而去年6月的台灣人認同比例才56.9%,專文表示「這種迅速發展的民族認同感仍然令北京感到厭惡,北京始終認定台灣居民是中國人,不管台灣人自己是怎麼想的。」

北京的實力迅速發展,足以「強迫」世界其他國家「假裝台灣獨立政府不存在」,《外交政策》指出,蔡英文被北京視為「公敵」,在她的第一屆任期內,北京曾誘使7個國家與台灣斷交,台灣只剩下15個邦交國,北京強悍的戰術路線,反倒「侵蝕了國民黨腳下的政治基礎,使其成為島上眾多(在野)政黨之一」。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認為,台灣人認同感飆升,對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說是一大麻煩,隨著許多鄰國對北京的警惕日益提高,而自由派的蔡英文政府牢牢掌控政權,習近平似乎更加不可能實現和平統一的願景。

台灣防疫軟實力的極限?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危機中,表現突出的台灣獲得難得的外交機遇,在世界衛生大會(WHA)召開之前,以美國為首的29個國家都呼籲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會議,但北京仍成功阻止台灣與世界衛生組織(WHO)進行有意義的接觸,也不讓台灣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WHA,台灣深陷中美「新冷戰」鬥爭的核心。 (相關報導: 防疫鬧翻讓中國有機可趁》白羅斯大讚中國「體面有禮」 痛罵俄羅斯「狂妄自大」 | 更多文章 )
美國國務院18日發布聲明,譴責WHO未邀請台灣出席WHA,「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有權力邀請台灣與會,且有先例。然而譚德塞卻屈服於中國的壓力,選擇不邀請台灣參加。祕書長譚德塞缺乏中立,剝奪了世界衛生大會向台灣聽取防疫專業科學知識的機會,更在世界最需要世衛之際進一步損害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公信力及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