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和闐觀點:金牛年的投資生存指南

人口長期減少趨勢的發生,不論是尋找投資風險或是機會,借鏡日本經驗就是一個必要的參考。(美聯社)

金牛年全球投資策略

疫情打亂許多行業的生產秩序,使人們被迫轉換生活方式,時序邁入2021年,對台灣是個長線轉折點,在危機中也開創新投資機會。台灣與海外投資策略該如何擬定?

邁入2021年,對台灣是個長線轉折點,根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報告,台灣的人口已經從2020年起開始減少,至2070年底,台灣人口的中推估假設為1,581萬人,比2020年底的2,357萬人會少掉776萬人,差不多是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值得特別注意的是,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會從目前的16%上升到2070年的41.6%以上,人口中位數也會從2020年的42.7歲上升至58.2歲;相對的,14歲以下的人口比例也會從現在的12.6%降到8.9%。

借鏡日本金融市場四大發展

人口長期減少趨勢的發生,不論是尋找投資風險或是機會,借鏡日本經驗就是一個必要的參考。日本在2010年人口普查的結果是1.28億人,此後到2020年,人口連續掉了11年,根據日本政府的統計,2020年1月1日的數字是1.24億人,人口少掉400萬。從2009年回溯,日本的金融市場大概有四個發展:

首先看匯率。當人口開始回落時,日圓匯率會開始大升一波。從2008年至2012年,美元指數在80上下加減5%的區間震盪,但是日圓卻從100日圓衝到75日圓兌1美元左右的水準,直到安倍晉三回鍋參選日本首相,宣示加大量化寬鬆、打壓日圓匯率,才把日圓超級強勢的匯率走勢壓回來。追究原因,日本在2010年8月出現的通貨緊縮2%的斷層下跌,是日圓實質利率大幅上升導致貨幣大升值的原因之一,巧合的是那年正好是日本人口有史以來最多的一年,此後向下滑落。

再來看債市。2008年初,日本十年期國債殖利率還有1.2%上下的水準,到2012年底,只剩0.5%,5年少了70個基本點,持有公債的投資人績效表現良好;日本經過多年的量化寬鬆政策,十年國債的殖利率就在有與沒有之間,多年的通貨緊縮導致持有公債越久,實質購買力越強。這背後的理由很好理解,人口少了,即使政府不斷把債務貨幣化都沒有作用。

第三看股市。以外銷為主的股票持續強勢。以2020年底日本前十大市值股票觀察,日本國內營收占公司一半以上的企業只有NTT Docomo(9437 JP)、母公司日本電話電報(9432 JP)以及臨時工招募公司Recruit控股(6098 JP)。其他不論是豐田汽車(7203 JP)、索尼(6758 JP)、迅銷(9983 JP)等等,幾家大的上市公司外銷全球所占的營業額都在7成以上。 (相關報導: 「一覺醒來,發現整個政府都被抓走了!」緬甸人談軍事政變:這感覺似曾相識,我們又回到原點 更多文章

最後看房市。最大的變化是不動產價格的委靡不振。如果是看最常用的日本JREI房屋價格指數,2008年1月是87.56點,到2012年底是76.44點,至最新公布的2020年10月回升到94.82點,這個指數是東京、神奈川、千葉與埼玉縣的二手屋房價的綜合指標。這個指標無法反映日本房地產的真正走勢,根據日本總務省的統計,這四個地方自治體是自2010年以來少數人口淨流入的地方,是全日本896個地方自治體極少數的特例。比較能反映實際情況的是日本房價指數(Japan House Price Index),這個由美聯儲達拉斯分行提供的資料顯示,2008年第1季的指數是95.31,2012年底是87.06,到2020年6月是89.35。在這個過程中,日本銀行於2010年10月除了重新把利率調降為零之外,還開始在股票市場買進不動產證券,對不動產價格進行支撐。日本銀行執行不動產撐盤的決策時間點,正好是日本人口開始見頂下滑的同一年。政策執行的效果其實並不好,這數字還沒反映2020年下半因為武漢肺炎疫情而被進一步衝擊的不動產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