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政變發生以來,國際社會譴責多行動少。人權團體呼籲,國際政治組織,特別是聯合國安理會應該立刻行動,發動制裁。目前緬甸軍方已經因為對羅興亞少數民族的殘暴行動而受到美國的制裁。政變後,美國考慮將對緬甸恢復全面制裁。
根據美聯社報導,聯合國緬甸問題特使週二(2月2日)敦促安全理事會召開緊急會議,以確保這個東南亞國家「迅速恢復民主」,但這個聯合國最強大的機構沒有立即採取行動。

目前在歐洲的緬甸特使布爾格納(Christine Schraner Burgener)強烈譴責軍方對政府的接管,並表示安理會必須「集體發出支持緬甸民主的明確訊號」,確保該國「不會重新陷入孤立」。
她在安理會上說,緬甸軍方在2月1日新一屆議會會議即將開幕之際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並拘留包括翁山蘇姬在內的最高領導人以及數十名立法者和文職官員,「令人驚訝和震驚」。
一名外交官表示,安理會準備了一份聲明草案,關鍵內容就是恢復緬甸民主,該草案將在閉門會議後向媒體發布,根據美聯社,聲明譴責軍方的行動,並呼籲立即釋放所有被拘留者。

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愛沙尼亞大使尤爾根森(Sven Jürgenson)支持擬議的聲明,強烈譴責政變,敦促緬甸軍方尊重2008年憲法,允許議會開展工作,並「重新致力於和平進程」。
但由於聲明需要得到所有15個理事會成員的支持,而聯合國駐中國和俄羅斯的使團表示,他們需要將聲明送到他們的首都進行審查,這些外交官說,由於會議是閉門會議,他們在匿名的情況下說,聲明尚未發布。
緬甸政變後:中國看戲 西方焦急
緬甸發生軍事政變後,國際社會一片震驚和憂慮,普遍對緬甸軍方發出譴責。中國則祭出一貫的不干涉內政立場。或許北京會成為最終的受益者?
中美態度不同
美國總統拜登的政府2日正式認定緬甸軍方的行動為政變,回應國務院官員立場,將對「極小圈子的軍事將領」採取制裁和其他措施。
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 (Ned Price)告訴記者:「我們已經評估,緬甸軍方在2月1日廢黜了正式選舉的政府,其行動構成了軍事政變。」
他說:「美國將繼續與我們在整個地區和世界的夥伴密切合作,支持緬甸尊重民主和法治。」當被問及有多少原著是通過政府時,普萊斯說只有「很小的一部分」。

根據美國法律,美國將被禁止協助緬甸政府,但影響將主要是象徵性的,因為緬甸的所有援助幾乎都是通過非政府渠道進行的。
美國務院表示,華盛頓將維持人道主義項目,包括對羅興亞人的援助,但也將對緬甸的援助進行更廣泛的審查。
美國總統拜登1日在一份有力的聲明中表示,美國將考慮對緬甸重新實施制裁,這些制裁在緬甸向民主過渡的十年間被取消。
而根據國務院的數據,自2012年以來,華盛頓已經向緬甸捐助了15億美元,以支持民主、內部和平和受暴力影響的社區。 (相關報導: 緬甸政變的大哉問:中國老大哥支持軍頭敏昂萊嗎?歐洲政要呼籲「查個清楚」 | 更多文章 )
另一位匿名的國務院官員告訴法新社,自政變以來,美國無論是與軍方還是被軟禁文職領導人都沒有任何接觸。但這位官員說,美國正在與日本和印度這些美國的盟友「天天通話」,這兩個國家「與緬甸軍方的接觸比美國更暢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