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政變的大哉問:中國老大哥支持軍頭敏昂萊嗎?歐洲政要呼籲「查個清楚」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月12日與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會面。(中國外交部)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不過十日,國際關係的挑戰已紛至沓來。原本各界以為北京對台灣與美軍連日挑釁,就是他的第一張試卷。不料緬甸的國務資政翁山蘇姬、總統溫敏等政要1日竟被軍方逮捕,大權落入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手中,這也成為拜登政府在外交政策方面的首要挑戰。拜登雖譴責緬甸軍政府,考慮對緬甸再度實施制裁,不過中國卻只淡定表示「知道了」。眾所周知,緬甸背後的老大哥是中國,那麼北京支持敏昂萊發動政變嗎?

中國可能是最後一根稻草

華府智庫全球政策中心(Center for Global Policy)的伊布拉欣(Azeem Ibrahim)投書《外交政策》指出,雖然緬甸軍方發動政變的藉口是「選舉舞弊」(這與川普在美國大選後的抱怨驚人的相似),但目前仍不清楚讓敏昂萊真正下定決心的關鍵是什麼。不過伊布拉欣認為,中國必定在關鍵時刻推了一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1月曾到訪緬甸,除了會見溫敏、翁山蘇姬,王毅也見了敏昂萊—伊布拉欣判定,這兩人的會晤可能是決定這場政變的關鍵所在。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月12日與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會面。(中國外交部)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月12日與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會面。(中國外交部)

喊了三個月「選舉舞弊」,為何現在動手?

2020緬甸議會選舉在去年11月8日登場,雖然選舉監督組織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指出羅興亞人的投票權被剝奪、選委會偏向翁山蘇姬所屬的全國民主聯盟(NLD、緬甸執政黨)等問題,但卡特中心也大致肯定緬甸民眾得以自由表達意願。大選結束後,緬甸軍方雖然也開始推銷「選舉舞弊」的說法,但拖了將近三個月,才決定宣佈「緊急狀態」,把獲得大勝的全民盟要角一舉成擒,伊布拉欣認為北京的態度至為關鍵。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月11日與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會面。(中國外交部)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月11日與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會面。(中國外交部)

緬甸的軍頭們需要北京相挺,保護他們在聯合國不會遭到西方國家反制。如果真擋不住制裁浪潮,緬甸軍政府也能透過跟中國之間的貿易保持不墜。王毅今年1月12日在奈比都與敏昂萊的會面,顯然讓這位國防軍總司令相信,老大哥將會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不過伊布拉欣也指出這個說法的可疑之處,那就是翁山蘇姬與北京的關係顯然比敏昂萊更好,為何中國老大哥會背棄緬甸的民選政府?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月12日與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會面。(中國外交部)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月12日與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會面。(中國外交部)

密松水電站可能是交換條件

伊布拉欣指出,緬甸國防軍向來在國際社會上採取孤立主義,就算是跟意識形態相近的中國,也同樣保持一定距離。民選政府利用這個中緬關係的空檔向北京靠攏,但是中國在克欽邦所投資的大型水壩計畫與密松水力發電廠,在當地引發大規模抗議後,原訂2019年完工的整個項目被迫延宕至今。伊布拉欣研判,如果敏昂萊對北京做出「不顧一切開工」的承諾,中方確實可能會放棄翁山蘇姬,坐視緬甸的政變發生。此外,北京耗資13億美元在若開邦興建的深水港和工業區,軍政府可能也希望中方保證會繼續支持。 (相關報導: 緬甸十年民主化,為何毀於一旦?專家:軍方擔憂民選政府推動修憲,既得利益權位不保 更多文章

旅居日本的緬甸人在東京街頭抗議軍政府發動政變,要求立即釋放翁山蘇姬。(美聯社)
旅居日本的緬甸人在東京街頭抗議軍政府發動政變,要求立即釋放翁山蘇姬。(美聯社)

雖然上述分析只是智庫學者的一家之言,不過前任聯合國駐緬甸特使李亮喜也對《德國之聲》表示,他判定緬甸政變得到了中國和俄羅斯政府的支持;德國基民盟與基社盟兩黨在德國聯邦議院的外交政策發言人哈特(Jürgen Hardt)也呼應這種說法,認為中國可能鼓勵了緬甸軍方發動政變,他甚至呼籲歐盟應該對這場政變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