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根據衛福部「10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在台灣地區,大腸癌發生、死亡人數,每年呈快速增加的趨勢,位居所有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2位及第3位。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想預防罹癌,必須先從飲食習慣開始改變。
我們都知道健康飲食的重要性,而對生病或某種疾病族群的人來說,它更是幫助免疫系統得以發揮其功效的關鍵因素,而若不遵照良好的飲食守則,不僅會阻礙治療,甚至可能會使疾病惡化。本文將探討大腸癌的飲食原則和禁忌食物,讓大腸在保持健康的同時,又可以補充所需的營養。
大腸癌飲食5原則
隨著治療的進行,大腸癌患者的食慾可能會變差,導致體重減輕。為確保身體得以補充足夠的營養,不妨可考慮少量多餐。它能舒緩治療所引起的副作用,包含消化過程會感到的不適感,建議可以把一天的量分成五到六份小餐,每餐間隔約三小時。
以下提供五個飲食原則與其功能,但請以專業醫師的營養建議為主,如果發現任何腸胃變化和問題,請向醫師反應。
1. 高蛋白質食物
幫助修補身體細胞組織,有利免疫系統的恢復。
2. 全榖物
碳水化合物和纖維的優良來源,幫助保持身體能量。
3. 乳製品
建議選擇低加工的乳製品,像是希臘優格,其富含益生菌,能幫助消化。
4. 各種蔬果
各種顏色的蔬果都應多多攝取,它們擁有不同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大腸癌患者應以一天五份蔬果為目標。
5. 喝足夠的水
多喝水乃重要的一環,因為它能幫助緩解便祕和疲勞等症狀,同時也能避免脫水。建議大腸癌患者不要等渴了才喝水;多方攝取水分,包括白開水、含水多的食物、冰沙,但要少喝含咖啡因的飲品。
低纖維改善大腸癌腹瀉
另要注意,若大腸癌患者於治療過程體重減輕,亦表示所攝取的熱量並不足,這當然也包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的不足。營養素的不足會影響身體的機能,降低治療和康復的效率。所以在治療過程中,營養和體重管理不可輕忽。
其中,在高纖維或低纖維的飲食選擇上,要考量的面相不同。根據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隸屬癌症資訊網(OncoLink)的資料,雖然高纖維飲食有助降低下腸胃道的癌症風險,但不建議於治療中食用,特別是接受化療和放射治療的病患,因為這兩者都會導致腹瀉。
若大腸癌患者有腹瀉的症狀,低纖維飲食會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它不會刺激排便,所以不會造成腹瀉,且低纖維食物也比較好消化。
大腸癌7大禁忌食物
以下針對大腸癌飲食,列出七種應避免食用的食物,這是為確保治療過程可以順利進行,請大腸癌患者和家屬務必多加留意。
1. 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像甜點和含糖飲料營養價值極低,但卻難被身體消化,這些糖分不但會佔用消化腸道的空間,也會提高慢性發炎的風險,最後導致肥胖等健康問題。所以,建議以白開水或其他低糖、低卡路里飲食取代高糖食物。 (相關報導: 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通常已經晚期!醫師揭常見5大前兆,7種高風險食物沒事別碰 | 更多文章 )
2. 高飽和脂肪食物
脂肪不是不要攝取,而是要懂得分辨好與不好的脂肪,不好的脂肪意指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包括有:豬肉、羊肉、乳酪,以及各種速食。相對的,好脂肪食物對身體是有好處的,甚至可助大腸癌治療效果,它們多含有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芥花油、堅果、魚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