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業傳奇》百年製茶手藝 每一片茶葉都是故事

天芳茶行老闆兼製茶老師傅黃正忠從高中就開始製茶,茶香縈繞在身邊已超過半輩子的光陰,對於茶業有極高理想。(陳俐穎攝/影像合成:風傳媒)

走進天芳茶行,進入眼簾的是牆上一大排的比賽茶獲獎匾額,老闆兼製茶老師傅黃正忠忙著為重新整修製茶廠而忙碌著,目標是取得政府的「五星級認證」。從高中就開始製茶的他,茶香縈繞在身邊已超過半輩子的光陰,一提到茶,他便開始滔滔不絕了起來。

在三峽,茶比賽是兵家必爭之地,比賽茶得獎就晃讓茶葉的身價水漲船高。(陳俐穎攝)
在三峽,茶比賽是兵家必爭之地,比賽茶得獎就晃讓茶葉的身價水漲船高。(陳俐穎攝)

從高中開始幫父親 老闆曾連勞健保都沒有

「以前沒有勞健保,連打一針都捨不得。」天芳茶行是代代相承的事業,黃正忠提到過去的經歷,由於先前父親身體不好,家裡的兄弟們都要幫忙做茶,父親常常做完、販售完一批茶葉就需要去住院,自此培養出做茶的能力。他也回憶道,在高中時期幫忙父親,曾改變過茶葉放置的時間長短,多放了2個小時,讓茶葉的風味更好,也比較受到大眾歡迎。

老闆黃正忠在茶園裡採摘茶菁,準備製茶。(天芳茶園提供)
老闆黃正忠在茶園裡採摘茶菁,準備製茶。(天芳茶園提供)

天芳茶行的樹種主要是以青心柑仔與青心烏龍為主,而龍井與碧螺春都是用青心柑仔製作而成,是三峽地區非常有特色的樹種。黃正忠除了親力親為在7分地的自家茶園外,還會向別的茶農收取摘採下來的「茶菁」製茶,同時身兼製茶師與銷售端,是三峽地區製茶產業與中南部高山茶區的不同之處。

此為三峽特產的綠茶碧螺春與蜜香紅茶。(陳俐穎攝)
龍井與碧螺春都是用青心柑仔製作而成,是三峽地區非常有特色的樹種,圖為三峽特產的綠茶碧螺春與蜜香紅茶。(陳俐穎攝)

2月到11月 每7天就要採收

由於茶產業的工期特別,雖以春、秋兩季為大宗,但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採收方式,在三峽地區,夏季也有採收蜜香紅茶,且以嫩芽為主,約在2月到11月的區間,每7天就要採收一次。

由於都是採用嫩摘的茶菁製成,茶葉本體也較為細小。(陳俐穎攝)
由於都是採用嫩摘的茶菁製成,茶葉本體也較為細小。(陳俐穎攝)

製茶技術高門檻 只好「全家總動員」

這樣採取契約制度、不固定的工期,自然難招募到人手幫忙,且製茶屬於技術工作,門檻較高,沒有一定的經驗是無法勝任的,所以台灣製茶的家庭,通常都是「全家總動員」。

黃正忠為天芳茶行第4代老闆,從茶園管理、製茶到銷售都一手包辦。(陳俐穎攝)
黃正忠為天芳茶行第4代老闆,從茶園管理、製茶到銷售都一手包辦。(陳俐穎攝)

自小在家中幫忙,也沒到外面工作過,自然而然黃正忠就接了家裡的事業,繼續經營這個百年老茶行,由於茶產業的工期不固定,常常會工作到很晚,而當冬天時茶樹休眠,茶行也不得閒,要開始準備年貨。「太太說,當初知道這麼辛苦才不會嫁!」黃正忠無奈地說,自己是用「拐」的把老婆娶回來。 (相關報導: 茶業傳奇》寧願放棄工作回家製茶 機械系畢業的他想的是「未來」 更多文章

茶人少交流 要掏空自己向別人學習

「好的技術可以繼續用,但不好的要捨棄。」黃正忠表示,在製茶技術上,一定會遇到瓶頸,這是要掏空自己,向別人學習。雖然當地的「茶人」都採取各自為政,不會互相交流,但還是能從別人那裏學到一些技術,用來改善自身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