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急遽惡化,雙方合縱連橫,為即將到來的新冷戰做準備。
在美國方面,漸有美、加、英、澳、紐「五眼聯盟」加日、印、台所組成「八國聯盟」之勢。五眼聯盟在香港事件、孟晚舟事件等越加一致的對中強硬。
日本一向是美國盟國,日中關係去年明顯緩和,但並不是兩國關係有實質改變,而是日本希望風風光光地辦奧運,加上把習近平訪日當成政治任務。然而一場疫情令日本奧運推遲,能否舉行尚不可知。《港區國安法》實施讓執政的自民黨也向政府要求取消習近平訪日,對中和緩動機不再。
日本在加強美日同盟的同時,更進一步提出要加入五眼聯盟,令中國大為緊張。「五眼」做為情報聯盟,其弱項是對中國的情報不足,日本若加入就提高對中情報能力,也將實質性地改變「五眼」做為英語國家情報聯盟的性質,大大拓展其廣度(加入非英語國家)和深度(超越情報聯盟)。
美台關係大踏步前進最令中國不安
印太地區美、日、澳、印「民主鑽石」(Democratic Diamond)四國中, 印度原本是最三心兩意的國家。但從中國傳來的疫情和中印邊境衝突,讓印度徹底投向美國。繼五月中印在拉達克首次衝突後,最近雙方又在拉達克地區發生二次衝突。印度再禁止一百多款中國手機app,兩國關係加速惡化。中、印國防部長借九月初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行的上海組織會議之際,繼續指責「全是對方責任」。接下來兩國外長會議能否緩和,不容樂觀。
最令中國忐忑不安的是美台關係大踏步前進。政治上,美國衛生部長訪台是近年訪台最高級別官員;軍事上,台灣正式簽約購買六十六架F-16戰機並設立維修中心,不但將大幅提高台灣軍事力量和軍工能力,也意味兩方軍事合作實質提高。
在科技上,美國提出「淨網計畫」(The Clean Network);美國否決了美國與香港間海底電纜計畫,轉而把亞洲登陸點設在台灣,意味著美國正式把台灣圈進以美為中心的高科技共同體。
經濟上,台灣開放美牛、美豬,排除了美台自貿協定的最大絆腳石。美日台歐印澳等還可能進一步重組「非紅色供應鏈」,以擺脫中國依賴。
歐洲、東亞成美中勢力擴張拉鋸點
中國雖然拉緊俄羅斯、伊朗和朝鮮,但與八國聯盟相比實力差距太大。尤其在經濟上,俄、伊除能保證石油供應外,其他經濟方面都在「扯後腿」。至於中國其他「第三世界朋友」,沒有一個能靠得住。

現在美中的拉鋸點是歐洲和東亞。從八月下旬開始,看著美國國務卿龐佩歐(Mike Pompeo)連番出動遊說歐洲盟友,中國也坐不住了。
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和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疫情後重新出訪,發動外交攻勢,企圖拉住關鍵國家。他們輪番出擊主攻兩地:楊潔篪十九日起訪問新加坡和韓國;王毅隨後訪問義大利、挪威、法國、荷蘭和德國等五國;楊潔篪則接力訪問緬甸、西班牙和希臘。 (相關報導: 德國「新印太策略」強調自由法治精神 日經亞洲評論:中德關係蜜月期結束了 | 更多文章 )
星、韓都在前幾年和中國交惡──新加坡由於軍車被香港扣留,韓國由於薩德飛彈防禦系統事件。兩地均親美,但經濟上都和中國掛鉤很深,在中國看來都是可統戰的對象。緬甸已算中國小弟,在印度威脅中國進出南海水路之際,緬甸對中國的地緣政治價值急速上升,需要穩住。中國還大打疫情外交,和印尼簽訂了疫苗測試和供應協定,期拉攏這個東盟最大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