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黎蝸藤專欄:港人「躺平」對抗 投票率創新低、立法會「清一色」

2021年12月香港立法會選舉,北京意圖拉升投票率證明港人對民主信心未失的企圖完全失敗。(資料照,美聯社)

在台灣四大公投的後一天,12月19日香港也迎來了一場重要的投票。說它重要並不是因為競爭多激烈和會多大程度上影響政局,而是因為它是香港在頒布《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以後第一次立法會選舉,對國安法時代「新常態」下的香港政治有指標性的觀察價值。

在回歸後的「基本法年代」,香港主要有三大選舉:行政長官(特首)、立法會和區議會。此外,雖還有選舉委員會委員選舉(選委會)、人大代表選舉,但相對沒有那麽令人矚目。

其中區議會是最民主的普選,立法會選舉的直選議席和功能組別約各占一半,特首選舉由選舉委員會投票產生,被民主派視為小圈子選舉。無論如何,雖然民主成分有待提高,但總體而言也算是半民主制度,而且還「循序漸進」地變得更民主。到了《港區國安法》實施後,中共為落實「愛國者治港」,重寫《基本法》附件一二中關於香港選舉制度的條文,香港選舉的民主成分也大幅下降。

2021年12月,香港立法會選舉,支持北京的建制派大獲全勝(AP)
香港立法會選舉支持北京的建制派大獲全勝,親北京的工聯會取得8席,成為議會內第二大黨。圖中央為工聯會主席吳秋北。(資料照,美聯社)

現在西方國家都認為香港的「一國兩制」名存實亡了,但中共還要把一國兩制演下去。中國正在爭取民主話語權,香港的選舉更是不能太難看。

「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在很短時間内展開三場選舉:今年9月的選舉委員會選舉,12月的立法會選舉和明年3月的特首選舉。選舉委員會現在承擔了三重功能:傳統功能選特首、「滿血復活」功能選出立法會中的選委會界別40名議員、新增功能提名立法會議員候選人。9月的選舉中,選委會被建制派、親中派和「黨的人」(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大包大攬,不但民主派被一掃而空,就連港產工商權貴也大為削弱了。

投票站警方重兵部署,選民稀落

中國給香港政府開出四大任務:第一、保證選舉順利進行;第二、保證「愛國者」當選;第三、不能搞「清一色」,要「五光十色」;第四,投票率不能低,要宣傳香港市民支持新制度。

選委會向來是小圈子選舉,多一點民主少一點民主關係不太大。12月的立法會選舉才是「演下去」的重頭戲。綜合觀察可知,中國給香港政府開出四大任務:第一、保證選舉順利進行;第二、保證「愛國者」當選;第三、不能搞「清一色」,要「五光十色」;第四,投票率不能低,要宣傳香港市民支持新制度。但以上幾點互相就有矛盾。

香港選舉從來都是和平進行的,也從來沒有不順利過。在《國安法》下,會搗亂的勇武派早就被關押或是遠走。可是在新常態下,香港官員特別是要爭取上位「武官」(國安、警界)通常主動加碼。警方除了反復宣傳呼籲任何人不要企圖搗亂選舉外,還屢次聲稱收到可疑信件。

在投票日,警方出動過萬人的空前規模警力,占整個警隊包括文職的人數3分之1。投票站戒備深嚴,大量便裝、軍裝和特種部隊在附近部署,如臨大敵,氣氛緊張,與票站投票者人影稀落對比鮮明。武官的小題大做,與中央要求吸引更多選民投票背道而馳。

香港,警察治國(AP)
在投票日,香港警方出動過萬人的空前規模警力。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為了保證「愛國者」當選,中國早就以多重大閘封殺「非愛國者」,但又要求不能清一色,這更是本質上就矛盾。 (相關報導: 「台版神盾」大餅卡關再掀艦隊無用論 「戰系外包」能為新巡防艦解套? 更多文章

要成為候選人,首先就必須得到選委會5大界別中每個界別各2票的提名(共10票)。2票聽起來不高,但由於選委被壟斷,特別是第5界別全是「黨的人」,一向對民主派惡言惡語,要向他們求提名票,先不説選委肯不肯,光是一份自尊心就很難讓民主派的有心人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