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膨時代想安心養老,靠投資股市或政府補助就夠了?專家列出5問題,破解退休理財迷思

通膨時代來臨時該怎麼投資?致富只能靠退休福利計畫或投資股市?(示意圖/取自Unsplash)

這些累積財富與退休金的方法,往往有所缺陷且過時。這些年來你學到的所有知識,現在幾乎都已經成了垃圾。把它們都扔掉吧!社會保障可能用盡,醫療保險也可能無法持續,那些原本被許可的計畫也是未盡完美。一旦想退休了,萬一發生什麼事或經濟下滑,該如何是好?如果退休金少了一半,又該怎麼辦?等到那個時候,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重新累積財富,並且也會因為過程中失去了太多積蓄,以至於退休的時候錢再也拿不回來。

想想,為什麼政府提供減稅?這是因為等到你退休時,他們會從你的儲蓄獲取收入,從你的存款拿走一大筆錢。大多數人只看到自己正在累積的儲蓄金,卻沒有意識到其中可能有將近一半的錢最後都會變成政府的。這樣的稅賦結構對政府有利,對你卻是不利的。

當政府告訴你:「嘿!我們可以運用一項免稅工具,讓這筆錢以複利方式成長,而且你還可以先繳稅。」其實他們同時也限制了你可以利用的投資金額。例如,個人退休帳戶(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 IRA)羅斯IRA[1](Roth IRA)的年度稅務延遲額度6000美元,或是2020年公布的 401(k)的存入上限5700萬美元。之所以受限,是因為政府想在成長的收益裡分一杯羹;確實!他們也拿得到這部分,政府還可以隨時改變遊戲規則。如果他們提前要錢,也會想辦法讓錢更早到手。當然!如果他們想延後民眾的退休年齡,同樣也做得到。總之,一切都操控在政府的手裡。

要成為樂享生活的投資理財族,必須先改變自己的心態,透過不同的面向思考投資理財。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前提得採取不同的方法。

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Upton Sinclair)曾說:「當一個人的薪水取決於他對某件事的不了解時,想要讓他了解某件事是很困難的。」

計算實際報酬率才有意義

投資早期,透過財務顧問、投資標的、金融機構取得的每季或年度報告,得知我的投資平均報酬率(Average Rate of Return)在7%~10%之間。多年來,我從未質疑過這些數字,只是對這些「自己以為賺了多少錢」的帳面結果感覺滿意。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如果平均報酬率這麼高,為什麼我沒有賺到更多錢。從那一天起,我開始鑽研這些數字。

幸運的是,我對每一筆投資的最初投入資金都有記錄,同時報表也顯示了投資開始和投資結束的餘額。有了這些數據,就可以追蹤回溯實際賺多少錢,而不是只憑報表上所列的平均報酬率。我要計算的是實際報酬率(Actual Rate of Return),而不是平均報酬率。因為實際報酬率並未呈現,所以必須自己計算。

令我驚訝的是,經過計算得到的實際報酬率,遠遠低於這些機構試圖取信於我所提供的數字。事實上在第一次檢查並計算過後,我就發現自己的投資因為股票市場表現糟糕而發生虧損,可是當時報表所列的平均報酬率仍然是正值。 (相關報導: 勞保退休金要一次領還是月領?他曝長輩慘痛教訓「每個都後悔」,過來人揭最重要選擇關鍵 更多文章

金融機構提供的報告是騙人的。他們使用煙幕彈來分散投資人的注意力,讓我以為實際情況並沒有這麼糟糕。明明在賠錢,然而平均報酬率卻呈現正值,導致我誤以為自己還在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