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中途島海戰80周年─從大東亞戰爭到太平洋戰爭

中途島號航空母艦博物館上,陳列了參與中途島海戰的美國海軍艦載機種,左為F4F野貓戰鬥機,右為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作者提供)

今年6月4日是中途島海戰80周年,這是一場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與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的較量,發生在距離中國7,240公里遠的中途島(Midway)島礁周邊海域。中途島海戰的爆發,受到1942年4月18日的「杜立德空襲」(Doolittle Raid)影響,而我們也都知道在那場空襲結束後有15架B-25B轟炸機來到中國迫降,當中64名美軍機組人員得到了國軍救助。

也因為日本本土遭到空襲,才會讓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調整了原本向西南太平洋方向推進的目標,轉而動員手中的四艘航空母艦奪取位於中太平洋的中途島。山本五十六深信自己奪下中途島後,不只能防範更多美軍對日本本土的空襲,還能為進攻夏威夷找到戰略跳板。沒想到最後聯合艦隊大敗,四艘航空母艦全部遭到擊沉,日軍也從原本的攻勢轉為守勢。

然而看起來,除了「杜立德空襲」部分外,仿佛中途島海戰其他部分就都與中國無關了。軍事上來看確實是如此,可是政治上中途島海戰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卻相當之大,尤其是在重慶與南京兩個國民政府爭奪道統的這點來看,更是確保了蔣中正聯美抗日的勝利,還有汪精衛聯日抗美的失敗,中國人知道日本的大東亞戰爭沒有勝利的可能性,轉而擁護盟軍的太平洋戰爭。

下這樣的結論,可能會讓筆者在兩岸看起來都有點政治不正確,難道中國人可曾真心擁護過日本的大東亞戰爭?在筆者看來,中國人從來沒有真心擁護過大東亞戰爭或者太平洋戰爭,因為除了與美英結盟的重慶國民政府還有與日本結盟的南京國民政府之外,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擁護的其實只是戰爭的最後贏家。跟隨勝利者打到最後的就是「民族英雄」,跟隨失敗者走到底的就是「漢奸」。

換言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從嚴格意義上來看有,或者至少有兩個政權存在,分別為押寶同盟國的重慶與押寶軸心國的南京,生活在這兩個國民政府統治區之間的老百姓保持的是觀望態度。只要美國打贏了,他們就會高舉星條旗歡迎美軍登陸,反之如果是日本戰勝了,他們又會高舉太陽旗為日軍歡呼,唯一不變的是無論結果如何,青天白日滿地紅都還會是中國的國旗。

在日本大東亞戰爭的論述下,中華民國是與日本並肩作戰對抗西方殖民主義的盟友。(作者提供)
在日本大東亞戰爭的論述下,中華民國是與日本並肩作戰對抗西方殖民主義的盟友。(作者提供)

在大東亞共榮圈的沐浴下

自全面抗戰爆發以來,確實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國人是不分黨派與意識形態團結再一起抵抗日本侵略的。多數中國人將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視為一場民族存亡之戰,尤其是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傳出後,他們更加相信不抵抗的結果只會換來日軍趕盡殺絕。所以直到1941年底以前,蔣中正確實獲得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擁護,哪怕只是表面上的擁護。

可是「珍珠港事變」的爆發,扭轉了整個戰爭的性質,從此刻開始起日軍針對的主要目標不再是與自己同樣黃皮膚、黑頭髮與黑眼睛的中國人,而是金髮碧眼又白皮膚的英美白種人。從中華民族主義者的角度出發,無論英美還是日本都是阻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侵略者,差別只是在於誰是該優先打倒的「主要敵人」,誰是該先暫時聯手的「次要敵人」。 (相關報導: 許劍虹觀點:駝峰航線80周年—為中華民國所遺忘的光輝記憶 更多文章

對多數的中國民族主義者而言,英美的吃相未必總是比日本好看,文化與血緣上比起日本而言又比中國更為遙遠。更何況「百年國恥」的開頭,是由英國人引發的鴉片戰爭開始的,美國雖然沒有佔領中國的土地,卻也參加過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行動。幫日本或者幫英美,對當年的中國人來說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就如同參加過汪精衛政權海軍的王翔鵬所言,不過是一場「狗咬狗」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