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癌共處」癌症專題》【你的食物就是你的藥方】

病人如果能按著營養師建議的均衡菜單吃,幾乎都能獲得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不需要再額外補充保健食品。(取自xiaomila.cn)

罹癌後,病人與親朋好友會蒐集各種抗癌的相關資訊,希望能更認識病症或找出有效的抗癌方法。但是其中哪些是正確的,哪些又是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經常讓病人摸不著頭緒。邀請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營養室主任王麗民分享,從營養師觀點,釐清迷思,用飲食找回身體的健康。

Q:癌症病人不能吃得太營養,最好用飢餓療法餓死癌細胞?

A:錯,很多人都有共同的疑惑,認為癌症病人如果吃得太營養,會造成腫瘤壯大或擴散,這樣的推論可能來自於癌細胞會優先攝取營養的特性,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相反的,治療期間應該補充高熱量和高蛋白飲食,吃得好才有體力抗癌和修復受傷的細胞。

肉品、美食。(沈超群攝)
治療期間應該補充高熱量和高蛋白飲食,吃得好才有體力抗癌和修復受傷的細胞。(沈超群攝)

至於坊間流傳用飢餓療法來餓死癌細胞或阻止細胞分裂,也是不正確的說法。自行禁食和斷食容易流失營養,造成治療效果變差,難以抑制腫瘤生長,同時也會影響到正常細胞的活性,易被外界病菌感染,而且惡性腫瘤並不會因為營養不好而中斷生長。

Q:治療期間該吃中草藥或養生茶飲嗎?

A:中醫藥歷史悠久,自然有一套理論和療效,許多中藥也被開發成產品,包括藥粉、液體萃取物、茶飲等。

可是,我們不建議病人治療期間食用中藥或相關產品,因為可能會與化學藥物發生交互作用,或產生減藥效果。例如人參、丹參、當歸、銀杏會影響凝血作用,如果曾經中風或有心臟疾病的人,有在服用抗凝血劑阿斯匹靈(aspirin)防止血栓形成,就不建議再吃當歸或人參,因為會增加出血的危險性,可能造成手術中血流不止或影響傷口癒合,其他會影響凝血的產品還有大蒜精跟魚油。

中藥(取自images.china.cn)
不建議病人治療期間食用中藥或相關產品,因為可能會與化學藥物發生交互作用,或產生減藥效果。(取自images.china.cn)

病人平常如果有在服用中藥,最好先告知主治醫師和營養師,治療期間我們會建議先停止服用,等到治療結束後再吃,而且最好是經由有合格證照的中醫師診療後所開立的中藥,比較有保障,而非聽信偏方到中藥房抓藥。

不過,如果是將少量中藥加在食物裡當做提味用,例如當歸雞、人參雞,可以幫助病人吃下更多食物,我並不反對。

另外,在台灣中藥材還面臨一個危機,因為台灣氣候濕熱,有些中藥材散裝和未密封,很容易就會發霉,應選擇有包裝標示的中藥材,並放在乾燥、陰涼處保存。

至於草藥和養生茶飲要看狀況,台灣洗腎人口發生率在全球名列前茅,這跟台灣人愛吃有的沒的東西「補身」有點關係,特別是來路不明的草藥,裡面含什麼成分還有待釐清,有的可能是鉀離子太多或是礦物質太多,其實對人體是有危

險的,最好還是了解後再吃。

Q:腫瘤愛吃糖,所以要少吃甜食?

A:的確要少吃甜食。

相信很多癌症病人都聽過「腫瘤最愛吃糖」、「糖會滋養癌細胞」等,要釐清的是,糖本身並不會直接誘發癌細胞,但是吃太多糖仍與癌症的發生相關,這背後是一連串複雜的機轉。

簡單來說,體內的細胞包括健康細胞與癌細胞,都需消化食物後轉化的單醣(葡萄糖)來幫助生長與運作,但是健康細胞和癌細胞使用糖的路徑不同,完全減少糖(醣)的攝取,會讓正常細胞挨餓、體力不足,無法繼續治療,癌細胞則可以透過其他無氧代謝路徑繼續存活。 (相關報導: 「與癌共處」癌症專題》【面對生命的不確定】—正念減壓,走出無懼新生活 更多文章

而糖有很多壞處,一種說法是食物的升糖指數(Glycemicindex,GI)很高,例如含糖飲料、高果糖糖漿、糖果、糕餅和汽水,一吃進人體,身體因為吃下精製糖(如單糖、雙糖、蔗糖),在腸胃道分解吸收後,胰臟會分泌胰島素來促進糖在細胞利用,當胰島素分泌時,會促進身體發炎,肝臟也會產生一種類胰島素生成因子(IGF-1)來幫助細胞利用糖分,一些研究指出,類胰島素生成因子是癌細胞最喜歡的促進生長激素,會導致癌細胞惡化或擴散。所以我們要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醣,例如全穀類食物才是抗癌食物。

甜食、甜品。(沈超群攝)
糖本身並不會直接誘發癌細胞,但是吃太多糖仍與癌症的發生相關。(沈超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