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癌共處」癌症專題》【面對生命的不確定】—正念減壓,走出無懼新生活

當醫生告訴你:「現在治療已經結束(老虎已不存在)。」有相當高比例的病人,持續受困在對過去和未來的擔憂,即便無病痛也無法好好生活。(取自stemgenex.com/wp-content)

面對癌症治療結束後的不確定感、焦慮與擔心,透過有系統的正念練習,重新學習專注意念,體驗心活在當下、身體活在當下,幫助癌友遠離復發陰影,啟動新生活。除了醫學上,正念練習,也被廣泛地運用於企業領導、運動、教育等,正念是一種生活方式,亦可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斑馬不會得到胃潰瘍

請想像在一片廣闊草原上,風和日麗,一群斑馬正悠閒地吃著草。突然間,老虎不知道從何處衝了出來,朝向一匹斑馬飛奔而去,斑馬立刻奔逃…,眼看著老虎逐漸接近,這隻斑馬拼了全身所有的精力死命奔跑。

這就是遇到危險狀態的「打或逃」(Fight or Flight)反應,不是跟敵人拼了,打敗它,就是跑得比敵人快。這時身體進入緊急作戰狀態,交感神經快速作用,腎上腺素急速分泌,血液流到肌肉…。

斑馬(取自維基百科,Kevin Walsh攝/CC BY 4.0)
當斑馬遇到老虎死命奔跑,這就是遇到危險狀態的「打或逃」(Fight or Flight)反應,身體進入緊急作戰狀態,交感神經快速作用,腎上腺素急速分泌。(取自維基百科,Kevin Walsh攝/CC BY 4.0)

終於,這隻斑馬幸運跑嬴老虎,看到老虎被甩離視線範圍,斑馬的反應是什麼?牠很快回到大草原上,繼續悠閒地吃著可口的草。威脅消失後,斑馬的交感神經退位,取而代之的是副交感神經(使其放鬆),血液回到胃腸協助消化工作,身體重新回到平衡狀態。

慢性壓力的形成

如果你像這隻斑馬跑贏老虎,接下來你能像斑馬一樣,享受一頓美好的午餐嗎?

恐怕沒有辦法。吃午餐時,你會「活在過去」:檢討為什麼只有我會被老虎追(而別人不會)?我到底是哪一點沒有做好(自責)?或「活在未來」,腦中不斷盤算:下一次碰到老虎的機率有多高?該怎麼防範?

老虎(取自weknowyourdreamz.com)
如果腦中不斷盤算:下一次碰到老虎的機率有多高?該怎麼防範?身體就無法放鬆。(取自weknowyourdreamz.com)

無論活在過去或未來,吃午餐時,你無法放輕鬆,滿腦子不斷盤旋著跟老虎有關的問題,各種預想、擔憂、自責、緊張,正激發你的交感神經系統。此時,你在餐廳眼前是美食,老虎幾乎不可能會出現,但某個程度上,你卻不知不覺讓自己回到「打或逃」的狀態,午餐味道如何?完全不知道。如果這樣的狀況長期、一再地出現,你已經讓自己暴露在「慢性壓力」之下。

我們的問題出在:擁有一顆比斑馬好得太多的大腦。演化結果讓人類的大腦能夠處理極為複雜的問題,大腦(主要在前額葉)協助我們擬定、執行計劃,監控一切運作,並防範未來錯誤。這樣的能力一方面讓科技、醫療有卓越的進展,讓人類可以登上月球,但另一方面,這也是我們受困在過去和未來,以致於無法好好吃一頓午餐,無法放鬆身心的主要原因。

與擔憂建立不同關係

如果將癌症比喻為老虎,將完成治療的病人比喻為斑馬,當醫生告訴你:「現在治療已經結束(老虎已不存在),把自己當正常人,回家好好過生活。」有相當高比例的病人,持續受困在對過去和未來的擔憂,即便無病痛也無法好好生活。

但重要的是,請不要自責,擔憂並不是你的錯,這是人類大腦的設計本來就會進行的運作,也可說是我們重要的能力之一。因為有「擔憂能力」,我們知道要防患未然,願意從事件中學習,改善不良習慣。 (相關報導: 「與癌共處」癌症專題》【癌症醫療新知】台灣將開放免疫細胞療法,病友真能受益? 更多文章

生命空轉

但是過度擔憂的確對你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例如可能將好友相聚的快樂時光,變成抱怨時間。生命空轉指的是,原本讓人防患未然的擔憂能力,因不當使用或不自覺地成為慣性反應,使我們的注意力「受困在對未來的想像」,失去與當下連結。認真來看,生命空轉並非癌症病人的特有狀態,而是多數人的常態:吃著美食,心思卻被電視劇情所佔據;在公園散步,不斷想著明天開會的內容……我們正在吃,但沒吃出味道;正在看,卻沒有真正看到;正在聽,沒真正聽到。也就是,活,卻不活在當下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