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城雪梨以元旦新年煙火聞名於世,當地的農曆新年慶典也絲毫不馬虎,22年前自唐人街發跡至今,已發展成亞洲外規模最大的春節慶祝活動,但多年來以「中國新年」之名舉辦的活動,卻引發其他同樣擁有過年風俗的亞洲移民不滿,雪梨市政府今年將活動「正名」為「雪梨農曆新年節」,試圖消弭春節名稱造成的爭議。
非華人也會慶祝春節「中國新年」更名為「農曆新年節」
Sydney renames Chinese New Year festival to "more inclusive" Lunar New Year https://t.co/JXRJfpzd2z by @heidi_han
— Primrose Riordan (@primroseriordan) 2019年1月30日
2019年的「雪梨農曆新年節」(Sydney Lunar Festival)自2月1日至2月10號舉行,預計將吸引130萬名遊客參與盛會,將舉辦包括花燈展覽、龍舟比賽、舞龍舞獅等活動,還要挑戰同時同地最多人吃餃子的金氏世界紀錄。
雖然轄區內擁有高比例的華人居民,但經過來自越南、南韓等地的非華人移民多年來不遺餘力呼籲奔走,雪梨萊德市(Ryde)及喬治河(Georges River)市議會決議將中國新年(Chinese New Year)改名為更中性的「農曆新年」(Lunar New Year)。早在2015年,就有越南移民在網路上請願,要求市政府停止稱農曆新年慶典為「中國」新年,表示不應將各地的新年活動一概而論,應該以「更團結的方式」慶祝新年。
It was a wet, but wonderful start to the Lunar New Year. Rain is very auspicious in Chinese culture, it’s also very good for Sydney following our intense heatwave.Our lanterns will be on show now until February 10. Kung Hei Fat Choy! #SydLunar pic.twitter.com/qrS065DCs5
— Clover Moore (@CloverMoore) 2019年2月1日
「農曆新年節」包容所有社群和文化
雪梨市長摩爾(Clover Moore)於2013年對此曾表示:「這個節慶的名稱(中國新年)具有歷史意義,反映出它起源於華人社區」。但據當地媒體《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市政府發言人如今稱,更名之舉是為了「擴大」原有的中國新年慶典,「雪梨農曆新年節包容所有社群和文化,無論這些文化是否會過農曆新年,(更名)也為活動未來的發展創造嶄新契機。」
雪梨市政府也強調,「中國新年永遠會是雪梨農曆新年節的核心元素」,會持續在唐人節舉辦紅包拜年和夜市等活動,並稱已為更名事宜和當地華人及日、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國的代表進行磋商。「雪梨被譽為多元、包容的城市,我們期待在2019年2月和居民、商家與遊客一同慶祝豬年。」
Sydney set to eat its heart out for the Year of the Pig during 2019 Lunar New Year festival. https://t.co/WrT97ECYlE pic.twitter.com/tJAiJxnOrK
— The Daily Telegraph (@dailytelegraph) 2019年2月1日
澳洲華人歷史協會(CAHS)的成員凱利(Daphne Lowe Kelley)則說,雖然她知道為數不少的華人居民對於更名相當不滿,但她對於改變持正面看法,「如果更名能讓更多澳洲民眾前來參加活動,學習到更多亞洲文化,也更加認識農曆年,那我認為這也是好事一樁。」 (相關報導: 拜年好難!祝你「農曆新年快樂」不夠愛國?超模劉雯遭中國網民圍剿 | 更多文章 )
Should @cityofsydney rename Sydney Chinese New Year Festival to Sydney Lunar Festival?
— SBS Radio (@SBSRadio) 2018年11月8日
澳洲SBS電視台則報導,雖然更名已成定局,但到了2023年的農曆年可能會浮現新的爭議:屆時該慶祝中國生肖的兔年,還是越南生肖中的貓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