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做不到的,在自由的台灣做!」BBC專訪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

被中國「跨境綁架」的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美聯社)

「感情還是在香港,我每天在手機上看『反送中』新聞。」在台灣生活約6個月的林榮基,人在台灣,心卻仍緊繫香港。今年4月,前香港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因擔心香港政府宣佈修訂《逃犯條例》,可能遭港府送返中國,而決定離開香港到台灣,成為首波因《逃犯條例》修訂而流亡台灣的香港人。

林榮基是2015年「銅鑼灣書店股東、員工失蹤事件」中的其中一人,後來證實他遭到北京當局逮捕。中國指控林榮基等人「非法經營」書店、販賣有關大陸政治的「禁書」,在遭到羈押8個月後,他於2016年6月返回香港。

林榮基在西門町接受「BBC News中文」專訪。(截自BBC News中文)
林榮基在西門町接受BBC專訪。(截自BBC News中文)

帶著裝著書籍和家當的行李箱,林榮基4月底從香港飛抵台北,計劃重開「銅鑼灣書店」而開始網路眾籌,就在達到募款目標之際,BBC中文赴台北專訪林榮基,紀錄已花甲之年的他如何在台灣展開新生活。

港警能隨便打人 林榮基憂香港重演白色恐怖

「香港完蛋了!」站在台北「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前,林榮基仔細讀著字裡行間關於人權的敘述,脫口而出這句話。林榮基每天緊盯香港「反送中」示威的進展,感概香港變成他所說的「警察能隨便打人」的地方。並擔心:「流血事件會不斷發生,可能重演台灣的白色恐怖。」

8月底曾有網民拍到有香港「速龍小隊」警員進地鐵車廂打人。香港警察當時向媒體表示,不同意速龍小隊「暴打市民」的說法,但不能確認當時速龍小隊在車廂中打的人都是涉案人士。更早前,香港民意研究所8月初公布調查顯示58%的受訪者認為,警察在最近的警民衝突中過度使用武力。

香港民意研究所8月初公布調查顯示58%的受訪者認為港警過度使用武力。(AP)
香港民意研究所8月初公布調查顯示58%的受訪者認為港警過度使用武力。(AP)

「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矗立在台灣總統府前,是台灣政府為紀念1949年至1987年戒嚴期間,被羅織罪名而入獄或遭殺的人。戒嚴期間的恐怖氣氛被稱為「白色恐怖」,紀念碑於2008年完工,目的是提醒堅持民主及人權的重要性。

紀念碑上面寫著:「保障人權,追求社會公平正義是民主國家所服膺的普世價值......」碑上的文字對林榮基而言不僅是敘述,而是戳心刺骨。四年前,他正是因為追求這些普世價值而遭捕入獄。

林榮基是前香港銅鑼灣書店創辦人,2015年10月至12月,他與其他店員和股東共5人先後失蹤,隔年6月林榮基返回香港後向媒體披露了失蹤經過。2016年6月,林榮基曾向BBC中文表示,在被大陸人員囚禁期間,雖然肉體上沒有受虐,但精神上的折磨令他難以忍受。並召開記者會表示,大陸官方人員要求他回香港取得載有客人數據的硬盤,並交給他們作為呈堂證供。

港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在這片鐵絲網前抽3根菸後,決定不交出書店硬碟,拒絕被控制。(李惠仁提供)
港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在這片鐵絲網前抽3根菸後,決定不交出書店硬碟,拒絕被控制。(李惠仁提供)

林榮基目前仍被中國以「違法經營書籍銷售罪」通緝,他擔憂《逃犯條例》修訂後,可能被引渡回中國,而決定移居台灣。不過,林榮基曾向BBC中文透露,2018年就計劃要在台灣重開「銅鑼灣書店」,但因為資金問題才耽擱。

直至今年,或許是因為港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再次點燃林榮基心中想要移居台灣的渴望,促使他做出搬至台灣的決定。 (相關報導: 重建「銅鑼灣書店」22小時內募款逾300萬達標 林榮基內心撼動盼致謝 更多文章

香港政府今年三月因為一宗香港人在台灣殺害女友的案件,提出修改《逃犯條例》,讓引渡法律適用中國大陸、澳門和台灣。不過,香港大學民調顯示,66%的人反對修例。其主要原因是對中國大陸司法制度,警察執法和信息公開沒有信心,擔心被強加「莫須有」罪名移送大陸。該修訂計劃在6月引起一連串大規模抗議,從相對和平的示威,逐步演變成警民暴力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