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新調查指出,全國監獄中65歲以上女性服刑人員的比例,約是同年齡層男性的2倍,許多監獄除要負責管理服刑人員外,還要幫助其走路、洗澡、用餐,甚至是失智症的復健,變相成為「養老院」,獄警工作內容繁重。日本政府雖於2014年度起,於全國女子監獄配置醫療及福祉專家,但因人力有限,各地監獄情形仍不甚樂觀。
女子監獄也「高齡化」 照護人手成問題
日本全國總計有11間女子監獄,其中位於歧阜縣笠松町的「笠松監獄」,除要幫助65歲以上的女性服刑人員行走及洗澡外,還要陪同其進行失智症的復健。一名現年73歲的女性服刑人員,因涉嫌毒品走私罪,遭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進入監獄後,獄警發現其健忘、反應不自然的情形,轉介醫生後,判斷其罹患「早期失智症」,必須定期進行復健。
醫生確診後,這名女性除要服用抑制病情加速的藥物外,還要接受為期3週的復健課程,僅管常常不記得每天的日期、對減法訓練、寫字等日常復健內容感到厭煩和無助,但這名女性表示,很感謝獄警、照護福祉士願意耐心地陪她復健。
九州唯一の女子刑務所のいま 246人、償いと社会復帰の道 平均年齢51歳、受刑者も高齢化(佐賀新聞) https://t.co/KsfggBJ6Vk
— knishi (@knishi67157803) October 22, 2019
相關統計指出,截至今年9月,笠松監獄總計有371名服刑人員,平均年齡為52歲,較十年前增加了9歲,且65歲以上的高齡服刑人員佔全體約2成。隨服刑時間拉長,生活需要他人照顧的服刑人員也與日俱增,日本政府雖從2014年度開始,在全國女子監獄配置醫療和福祉專家,笠松監獄也自2015年度開始聘請民間的照護福祉士,但目前該監獄內,僅有6名外部福祉士協助174位工作人員,處理服刑人員的日常生活。專業人士與一般監獄工作人員人數有明顯落差。
女子刑務所、受刑者の介助負担増す 高齢化で認知症も https://t.co/9uwrqfC6Sb
— 日本経済新聞 電子版 (@nikkei) October 6, 2019
一名在笠松監獄工作的67歲女性照護福祉士表示,她一開始到監獄來工作時,非常害怕。其中有一位服刑人員對復健態度消極,導致失智症病情越來越嚴重,但耐心了解後才發現,這名服刑人員因不會讀寫文字感到很痛苦,才對復健課程十分消極。在福祉士的幫助下,這名服刑人員漸漸學會平假名,重拾信心,甚至還向福祉士傳達寫信意願。
監獄開設照護教室 訓練年輕服刑者幫助「學姊」
除獄警、外部照護福祉士外,笠松監獄還在設施內開設「照護福祉科」教室,開放較年輕的服刑人員上課,除為未來考取相關國家資格做準備外,在獄內也能活用護理知識,幫忙照料高齡服刑人員。調查官竹內久美子指出,若沒有民間照護福祉士、年輕服刑人員的支持,監獄根本無法正常運作;部分年輕獄警也表示,大部分的獄警都不具備護理知識,卻要幫助服刑人員洗澡、吃飯和走路,負擔過重,甚至還有人因此離職。
女子刑務所の内部をルポした夕刊連載「塀の中のおばあさん」(1月21日~2月6日)。なぜ高齢の女性が刑務所に何度も来てしまうのかーーそんな疑問から始めた取材で浮かび上がったのは、「おばあさん」たちの「生活苦」や「孤独」と、福祉施設化が進む刑務所の実態でした。詳しくは7日夕刊の連載番外編で pic.twitter.com/qlkPFuAC12
— 読売新聞 編集委員室 (@y_seniorwriters) February 7, 2019
《日本經濟新聞》分析,監獄之所以如此關心和幫助高齡服刑人員,主要是為了讓她們保持集體生活的規律,避免與其他服刑人員發生糾紛,畢竟在多人囚室內,若晚上多次起床、四處亂走或是大小便失禁,都會影響到其他服刑人員的作息。不僅如此,高齡服刑人員出獄前,監獄工作人員還會協助沒有親屬的服刑人員,尋找養老設施等,工作內容十分繁複。
出獄後無處可去 恐為回鍋再犯
39歲的福祉專門官竹村千沙表示,與男性相比,高齡女性服刑人員多半曾經依賴丈夫和家庭生活,一但出獄後,很難獨立生活。若這些女性因貧窮和疾病被社會孤立,很有可能「被迫」再次犯罪,以便回到生活較有人照顧的監獄。盼透過轉介養老設施等措施,幫助其建立與社會的聯絡,進而達到更生人重返社會的最終目標。 (相關報導: 日本老年人口比全台灣人口還要多!65歲以上高齡者逾3588萬,其中862萬人還在工作 | 更多文章 )
據日本法務省統計,於2017年入獄的1892名女性服刑人員中,65歲以上的女性高齡服刑人員,約佔2成,人數和佔比均刷新歷史紀錄;男性高齡服刑人員則佔1成,雙方有一定差距。其中70歲以上的高齡女性入獄者顯著增加,2017年人數為20年前的12倍,成長比率甚高。高齡女性雖多半涉嫌竊盜罪,刑期相對較短,但因生活困難、反覆竊盜等原因入獄的情形過於頻繁,故女性服刑人員「高齡化」的程度日益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