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明(Matthew Pottinger)身為記者時,曾面臨中共的恐嚇;如今他身在白宮,形塑川普對北京的強硬政策。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肆虐全球,也使美中角力延燒至全新領域,兩國政府相互叫陣,指責對方該為病毒的出現負責,疫情初期還對中國防疫工作讚不絕口的川普,甚至改口用備受爭議的「中國病毒」字眼稱呼新冠病毒。《華盛頓郵報》28日刊登專文,揭露川普政府對中路線轉向強硬、加劇中美對抗態勢的幕後推手—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在這場美中疫情戰中沉默卻重要的角色。
現年46歲的博明(Matthew Pottinger),在2017年出任白宮國安會(NSC)亞洲事務資深主任,去年9月接任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的副手。精通中文、曾任路透(Reuters)與《華爾街日報》(WSJ)駐北京和香港記者的博明,堪稱白宮內最重要的「中國通」之一,但派駐中國工作7年的經歷,卻是他從此反中共立場鮮明、對中主張鷹派的關鍵。
Matthew Pottinger faced Communist China’s intimidation as a reporter. He’s now at the White House shaping Trump’s hard line policy toward Beijing. https://t.co/MT81KftaR8
— The Washington Post (@washingtonpost) April 28, 2020
對北京不信任 籲川普直呼「武漢病毒」
1998年到2005年間,博明在中國親身經歷SARS疫情,還曾因報導貪腐問題被中國警方包圍錄影,被迫將採訪筆記一頁頁撕碎沖進馬桶,也種下他對北京當局的不信任—知情人士告訴《華郵》,當博明在2月得知武漢肺炎疫情已蔓延至中國境外的消息,旋即警覺中國正透過官媒、大規模的不實資訊攻勢及「心理戰」掩蓋病毒起源並推卸責任,呼籲川普(Donald Trump)等高層務必將病毒貼上「武漢病毒」(Wuhan virus)的標籤,以免其來源遭到混淆。

《華郵》指出,博明推廣「武漢肺炎」的努力已在政府內部引發迴響:除了急於用「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反擊中方「病毒來自美軍說」,同時轉移美國抗疫不力焦點的川普,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3月也曾向七國集團(G7)施壓,要求各國簽署一份使用「武漢病毒」字眼的集體聲明但遭拒絕。
不過對於博明而言,外界認為此用語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種種批評,都忽略了重要的一點—中國官媒使用「武漢肺炎」一詞長達數周後,才開始大力推動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北京的動機在他心中昭然若揭。
美國對中路線轉向的核心人物
匿名人士向《華郵》表示,博明私下形容中國本次應對疫情的表現「如同災難」,「全世界都是中國內部治理問題的附帶損害」,還稱中國已從威權政治體制,轉向全面控制社會各層面的極權國家。博明在1月下旬率先向川普建議停飛往返中國的部分航班,除了支持川普暫停向WHO提供資金,他也在幕後推動情報機構調查「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的理論。 (相關報導: 「他們想要偷走一切!」新冠肺炎燒出中美駭客戰 華盛頓指控中國竊取疫苗智慧財產權 | 更多文章 )
Meet The White House Official Trump Says Doesn’t Exist: Matthew Pottinger, the former journalist who became the president’s top Asia hand. https://t.co/5qeWUa9FJo (h/t @BethanyAllenEbr) pic.twitter.com/fLBtFBsUcS
— Anna Fifield (@annafifield) May 31, 2018
出於對中國控制資訊的長年擔憂,博明也是川普決定將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列入「出口黑名單」、封殺華為與美國企業交易的推手之一;美國國務院今年3月向中國官媒開刀,要求4家媒體機構大幅削減中籍員工數量,背後也有博明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