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民主抗疫」不靠封城,僅僅20天就壓平曲線的大韓民國

南韓國會大選:南韓總統文在寅與夫人一起提前投票(AP)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定調為「全球大流行」一個半月以來,截至4月22日已有29國確診人數超過萬人,其中不少先進國家「後發先至」,大量病患使得醫療體系幾近癱瘓;即使先前被廣泛讚譽為「超前部署」的亞洲國家,亦不乏「下半場失守」的錯愕局面。在病毒擴散、群聚感染的地區,禁足、停工、封城等降低社交接觸的作法,幾乎已被證明是「必要之惡」。由於人員物資停止流動,對於產業鍊乃至於消費端都造成嚴重停滯,全球經濟也遭受空前打擊。

噩耗此起彼落之時,全球都在關注還要多少時日才能解除封印、回歸正常,在疫病遠未結束之際,世界更需保持冷靜。風傳媒回顧全球大流行「關鍵三月」,在起源地中國武漢之外,歐、美、亞八個代表性國家在疫情爆發前後,各自做對了哪些事、又曾在哪些決策失守?針對近期確診人數攀升的地區,那些成功壓平疫情曲線的國家又有何範例可供參考?

南韓2月下旬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確診案例以每天數百的速度暴增,一度成為中國境外受災最嚴重的國家。自2月29日達到峰值以來,每天新確診病例一直減少,僅20天內就壓平曲線,4月中旬單日新增病例更減少到20幾例。

南韓是中國之外,唯一曾出現廣泛疫情、不靠專制政權方法就成功壓平曲線的國家,《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認為南韓是自由民主國家在早期爆發的防疫典範,該國運用因應經驗改良的防疫體系、優質醫療保健系統、成熟的數位科技與生物技術產業、團結一致的公民社會,證明即使城市不實施限制措施,也能克服公衛危機。

20200421-SMG0034-I01b-防疫專題_單國大事紀11_南韓 - 單日新增確診數與死亡數.jpg
 

南韓當局稱他們採取的方法是「信任」(TRUST)戰略:政府透明度(Transparency)、大規模篩檢和隔離(robust screening and quarantine);極好且普遍使用的檢測(unique but universally applicable testing);嚴格控制(Strict control)和治療(treatment)。究竟南韓「民主抗疫」是如何一步、一步壓平曲線的呢?

2020年4月,南韓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平息(AP)
2020年4月,南韓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平息(AP)

先天條件優良:完善的健保體系、汲取MERS慘痛教訓

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顯示,2020年醫療保健指數(Health Care Index)排行榜,台灣排名全球第一,南韓位居第二。南韓1989年起實施全民健保,覆蓋率達97%,屬於與台灣相同的「單一支付者健保模式」,疑似案例、接觸者可免費接受病毒檢測,政府全額負擔武漢肺炎患者醫療支出,使所有民眾更主動接受篩檢與就醫。

經歷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衝擊,使南韓擁有豐富防疫經驗。2015年MERS重創南韓,感染186人、奪去36條人命,當局遭批評初期警覺性不夠、資訊不透明。政府汲取慘敗教訓,近年修改傳染病相關法律,允許政府獲取人民隱私信息,例如信用卡消費記錄、手機GPS定位、監視器畫面,以便追蹤感染者的接觸鏈、滿足民眾「疫情知情權」。 (相關報導: 新冠大流行「關鍵三月」:全球抗疫!歐美亞八國哪些決策值得借鏡? 更多文章

南韓是非現金交易比例最高的國家,也是手機信號、監視器分布最沒有死角的國家之一;2014年,南韓城市擁有超過800萬部監視器,即每6.3人就有一台監視器。這三種技術的結合意味著,當局可以找出與感染者密切接觸的所有人,詳細公布感染者的行蹤,敦促到過這些地方的民眾加強自我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