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糖是不是毒?李遠哲說錯了嗎?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被問到萊豬的問題,他要大家「不要把小問題當作世界大戰來打」,並且說,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很多都是不安全的。(資料照,盧逸峰攝)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被問到萊豬的問題,他要大家「不要把小問題當作世界大戰來打」,並且說,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很多都是不安全的,他特別指出,糖也是一種毒。反萊豬的媒體陣營立刻打蛇隨棍上,酸說:「台糖要不要改成台毒?」

李遠哲不是廟口的歐里桑

「反萊豬」已經不單純是科學問題,在台灣萊豬問題已經被操作成政治議題,這是老嫗皆知的 ; 我們每天吃的食物,的確很多也真的都是不安全的。但如果因此來合理化食品化學添加物的不當使用,說大家吃點萊豬也無所謂,說「反萊豬」是小題大作,這顯然不是科學家應該有的態度。李遠哲不是廟口的歐里桑,要淡化萊豬毒性的危害程度,我們期待科學家必須提出更精確的實驗數據,最好能告訴大家一斤萊豬肉,含多少萊毒?連續吃幾斤萊豬肉、吃多少萊豬内臟才會生病?當然這不容易說清楚,但「食安」做為一個科學議題,就必須要很接地氣地,把科學研究結論,說得大家都聽懂,否則科學家憑甚麼要受人尊敬,被人相信?台灣的百姓不也正是因為人人都無從選擇會從哪一樣加工肉食品中吃到萊豬 ; 更不知道吃幾碗「大腸」麵線才會「出事」,才會光火嗎?科學家說話必須講證據,「反正沒有不含毒的食品食物」這種話是庶民打屁聊天的嘆息之語,倘若科學家也出言如此,那就失格了,若因此被打蛇隨棍上,受點小傷,也是剛好而已。

台灣將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自扁政府時代以來的美豬進口爭議終告解決。(美聯社)
「反萊豬」已經不單純是科學問題,在台灣萊豬問題已經被操作成政治議題,這是老嫗皆知的 。(美聯社)

糖已經成為像菸草一樣,天天在危害全球每一個人

不過,我們也不必「因人廢言」,究竟糖是不是毒呢?李遠哲說錯了嗎?如果他說對了,提醒國人不要吃太多糖,那就將功折罪吧!對英國醫療及保健政策極有影響力的Aseem Malhotra博士曾在Medscape Public Health上以 <糖是新菸草>  ( Sugar Is the New Tobacco, so Let’s Treat It That Way) 為題撰文指出,菸草和製糖業之間的相似之處令人不安。他引述JAMA內科學的一篇文章所顯示,製糖業支付了三位有影響力的哈佛大學科學家,研究如何以降低糖在心臟病中的負面作用。紐約時報也曾披露,可口可樂公司花費了數百萬美元資助研究,以淡化含糖飲料在肥胖症中的作用,並鼓吹「缺乏運動才是肥胖症主要因素」的說法。根據一位前英國衛生部長的說法;「由道德腐敗的科學家和政客們允許自己被食品供應商操縱,做出不正確的宣導。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糖飲食,確實使得全球肥胖起來。」不是每一個人每天都抽菸;但是幾乎每一個人每天都吃糖。李遠哲說得沒錯,糖已經成為像菸草一樣,天天在危害全球每一個人。 (相關報導: 「硝酸鈉是毒,放一點點大家還是吃!」李遠哲:萊豬在安全標準內可食 更多文章

食物加糖,完全不符生物學。糖的最佳消耗為零

我們需要多少糖?Aseem Malhotra博士說,為了健康的目的,糖的最佳消耗為零。在食物裡添加的糖這件事,完全沒有生物學上的要求,因此,糖不是任何定義的「營養素」。它的果糖成分(蔗糖是50%的葡萄糖和50%的果糖),符合四個標準:毒性,不可避免性,濫用的可能性,以及其對社會的負面影響。不過,要逃出糖的魔掌,幾乎難上加難。糖既是毒,食用「量」才是致病的關鍵。科學家就應該告訴大家吃多少糖才會出事,四年前,我就引述過,世衛組織建議糖攝入量的最大限量每日不超過卡路里的3%(約三茶匙)。然而,平均的英國和美國公民糖的消費量至少是這一數量的四到七倍。當人們承認消費者幾乎不可能避免糖時,這也許並不奇怪,因為它是如此普遍存在食物環境中,大部分是「隱藏的」。在美國,幾乎一半的糖攝取來自「通常不會加入糖」的食物,例如番茄醬,沙拉醬和麵包。三分之一的糖消耗來自含糖飲料,六分之一的糖消耗才是來自人們通常認為是垃圾,如巧克力,餅乾和霜淇淋。可見,不想吃到糖,比登天還難。